如何确定展览主题和制定展览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确定展览主题和制定展览方案.doc

如何确定展览主题和制定展览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当代艺术展览与策划(第二部分·实践与文案写作)第七讲如何确定展览主题和制定展览方案改造历史RESHAPINGHISTORY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Chinartfrom2000to2009一、主题阐释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2000—2009)很快就要结束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代主义运动,经过90年代市场经济下的政治与文化转型,在新世纪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何评价这十年的新艺术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课题。鉴于此,我们决定策划组织题为“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的展览和与之有历史上下文联系的“特别文献展”及“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自1979年以第一届“星星美展”为标志性起点的中国现代艺术发生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随着几代艺术家们的不懈创造和艺术批评体系的逐渐建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经常用“当代艺术”(从1992年开始用于艺术批评)来表述的中国新艺术在全球视野中逐渐成为热点,近年艺术的市场化进一步确认和扩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影响力。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负面效应。现在看来,2000—2009年这十年的当代艺术不仅受到了外部形势与条件的改造,同时它也在确立其文化的主体意识、争取“合法性”身份、自由表达等方面改造着自身的历史。事实上,中国新艺术及其历史都处在不断的“改造”之中,尤其是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这个背景下,“改造”正在剧烈地发生着。走向后抽象展览与艺术家合影后抽象:告别现代主义策展思路:在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史中,抽象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西方理论界,除了像罗杰·弗莱、克莱门特·格林柏格等批评家直接从事形式主义研究以及抽象艺术的批评和实践外,像迈耶·夏皮罗、梅洛·庞蒂、罗兰·巴特等艺术史家和哲学家也曾撰写大量的关于抽象艺术的研究文章。正是在批评和理论的推动下,抽象绘画早年的前卫反叛性才逐渐得以“合法化”,70年代以后,抽象艺术登堂入室,最终以学院的方式成为西方主流的艺术形态。相反,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境遇却没有如此幸运,在多种制约的因素中,批评和理论研究的滞后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大致在2003年以后,随着批评界的研究和有关抽象艺术展览的增多,中国的抽象艺术才重新活跃起来。像易英、高名潞、王林、殷双喜、王南溟、黄专等批评家都发表了专题性的批评文章,同时,以高名潞、栗宪庭、刘骁纯、李旭等为代表的批评家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展览对抽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批评家高名潞,他在近三年内所做的大量研究和主持的学术研讨会对促进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些批评家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本次展览尝试对抽象艺术在各个时期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和自身形态上的变化进行简要的论述,并强调“后抽象”在文化特质上所具有的叙事性、个人性和观念性。[具体来说,所谓的“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概念,一个是形态概念。强调“后抽象既要摆脱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主义叙事逻辑,尤其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同时,在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语境中,“后”以既不同于80年代初与官方社会现实主义的对抗,也不同于85新潮时期,以现代语言的独立来寻求现代主义的方式相异,更不同于90年代在抽象水墨领域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策略,相反,“后抽象”更多的体现为语言上的个体主义,文化上的多元主义,思想上的独立意识,并寻求一种更为个体化、开发性的艺术表达。展览选题与主题阐释的几个基本思考问题:1、当代艺术内涵与外延,凸显其价值2、在艺术史的框架中,有其内在的上下文关系结合展览主题的三种思路:1、突出其梳理、总结、回顾的意义2、呈现一种新的创作现象、发展路径3、讨论和言说一种新的创作现象,但并不下明确的结论二、展览的缘由2006年底,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吕澎完成了《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书写,这部涉及一百多年的艺术史著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1979年以来的现代艺术和90年代开始的当代艺术放进一百年的历史框架中给予对待。作者想努力说明的是:那些一开始并不受官方美术机构认可的新艺术(在这三十年里因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而被“前卫”、“先锋”、“现代”、“地下”和“当代”这些词汇所表述),与产生它们的特定历史语境有密切的关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现象,我们应该通过书写、出版与展览来研究这些充满问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当代艺术现象已经作为一个课题被提上了日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