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从小生活贫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初中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垒筑峰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试验证阻测括误途陌超学习第一自然段:a.自由读第一自然段。b.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c.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学习第二自然段: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b.谁来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请两三人说给全班同学听。c.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d.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真让人佩服!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蜜蜂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峰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蜜蜂是一种群居性的昆虫,它们群居在蜂巢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蜂王、雄蜂、工蜂,每个蜂群中都有一只蜂王,数百只雄蜂和数以万计工蜂。在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雄蜂负责交配,蜂王负责产卵,工蜂则负责抚育小蜜蜂、筑巢、采集食物、保卫蜂巢安全等等。蜜蜂的辛勤劳动是从春天开始的。它们不仅具有不辞辛劳的素质,更具有身手不凡的管理才能。从大自然中采集的花蜜含水量高达40%~60%,蜜蜂总能设法将水分降至20%以下,气温高时这似乎并不难,天冷的时候,它们就得在蜂巢里集体行动,用身体为蜂巢加温。一群蜂在一个工作季节里能酿蜜150~250千克,这就表明有180~350升水要在其“加工”过程中被蒸发掉。多少蜜蜂采集一天才能酿1千克蜜?人们常说“勤劳的蜜蜂”,这一点也不夸张。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总是在野外忙碌着。一只蜜蜂大约要采集1000朵花,才能装满自己的嗉囊,嗉囊装满后回家卸空,蜜蜂又去采集新的花粉。这样,它每天都要飞出去约10次。要酿造1千克的蜂蜜,大约需要6万只蜜蜂整整采集一天。美国军方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两项研究,由美国蒙大拿大学的昆虫学家主持。一项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测地雷并定位,另一项是利用蜜蜂探测生物武器。因为蜜蜂完全有条件成为名副其实的探测高手。首先蜜蜂有异常灵敏的嗅觉i比狗鼻子还强许多。其次它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大量不同的气味。人们很容易训练蜜蜂飞向一种散发气味的物质,不管它是不是食物。而且蜜蜂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它们不仅能够记住自己闻到的气味,还能把这种认识传给自己的同类。换句话说,只要训练一只蜜蜂,就能使同它接触的所有蜜蜂都跟它一样“训练有素”。最后,蜜蜂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它们基本上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存。与雌蟒取暖的方式不同,蜜蜂家族采用的是摩擦运动战术。外界的气温下降,就是战斗的信息,紧接着战幕会徐徐拉开。蜜蜂进入战场后,首先围绕着蜂王,在巢里爬来爬去,忙个不停,依靠运动产生的能量来取暖,似乎它们也知道剧烈的运动能产生热量。如果气温再下降,离蜂王近的蜜蜂便大开斋戒,大口地吞食蜂蜜。因为受不了寒冷的侵袭,就拼命地往里钻,把里层的蜜蜂挤出,这样一来,蜜蜂进进出出,里三层,外三层,通过摩擦技术,使蜂房保住了温度。生物学家发现,在冬季的几个月内,蜜蜂会挤在蜂窠内的一个球中取暖。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安东·斯特本泽纳和他领导的小组,拍摄了这种冬季保暖球整个断面的红外线图象。他们发现当球外边的蜜蜂太冷时,中心的蜜蜂群就通过收缩肌肉变暖,以使它们的多余热量向外边辐射出去。但外边的蜜蜂是怎样把太冷的信息传送到中心的蜜蜂和要求获得热量的,目前还不清楚。蜜蜂像飞行员一样学习定向飞行。蜜蜂在离蜂巢10公里的地方采蜜前,要沿着距离蜂巢更远、更复杂的路线学习飞行。英国和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给600多只幼蜂装上微型雷达发射器,然后将它们放人1万多只蜜蜂的蜂群中,跟踪它们的活动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幼蜂一开始沿着从蜂巢向外的直线飞行。在飞到10至30米的距离后,就会沿着相同的路线调头往回飞。研究人员说,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