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竞赛试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doc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知识积累(38分)()(4分)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婉约,粗犷,细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A、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B、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C、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达丈夫。(6分)5、《醉翁亭记》一文中直抒胸臆之句是,在乎山水之间也。现多表示。(4分)6、请默写古诗词中内容涉及花的诗句并著名其出处,如:(8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a、b、7、如果用“为中花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请你为文章选择一个名人事例作事实论据、一句名言作道理论据。(语言简练)(8分)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6分)我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把秋天看作是感伤的季节。从宋玉“悲秋”开始,多数文人都对西风而感喟,见落叶而伤情。“悲哉,秋之为气!”“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千载之下,都是同感。(A)自然界的景象固然增人愁绪,但真正使人伤神的还是人世间的烦恼哀愁。(B)当然,即使在古代,也不是所有文人、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对秋天唉声叹气的。高唱“天良好个秋”的也不乏其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世人的笔下,秋天毕竟有很可爱的一面,枫林霜叶甚至比二月里盛开的春花还要红火呢。三十年代新代诗人梁得所先生也写道:“唱个秋,唱个秋来欢乐歌,命运虽凶可奈何?”在乐观主义者的眼中,红叶和黄叶,只不过是装点秋山和原野的盛装,就是“草木零落”也有一种庄严的旷达的美,犯不着为他们伤感。佛家说,“景为心造”,这句话显然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偏见,但也未尝没有一定的道理。(C)人世间的悲欢悠乐是不能随着外界景物而转移的。相反,在感受者方面来说,他的情绪不是由外界景观而是他受自己的内心状态所影响。不但秋天如此,春天也是一样。姹紫嫣红开遍,这是多么迷人的春色,可是心里充满着孤独和寂寞感,渴望着爱情而得到满足的杜丽娘小姐,却又能“却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她空自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目谁家院”?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是何等闲适恬淡的情怀?至于“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则更是把洞庭湖的春光写的淋漓尽致,可爱极了。无论“伤春”也好,“悲秋”也好,歌唱春光和秋色的迷人美景也好,其实都与春天和秋天无关,只不过是人们内心情绪的反应。(D)1、下面一段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放入A、B、C、D哪一处最恰当?()(4分)所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采其精”,无论对什么良辰美景大概都愉快不起来。2(4分)2、文中划横线引文的作者依是:、、、。3、下列四个短语从结构上分析,与其他三个不完全相同的是()A、草木零落B、姹紫嫣红C、良辰美景D、断井残垣(4分)4、对文中划曲线的句子分析正确的是的一项是()(4分)A、这是个单句,主语是并列复句构成的B、这是个单重复句,是条件关系C、这是个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其实”前面,是条件关系D、与“无论”相照应的关联词语是“只不过”。5、文中的“杜丽娘”是的《》的人物。4分6、本文的中心是6分三、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36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