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资管理会议讲话稿(20120912)(瞿雷涌)同志们:根据会议的议程安排由我来讲讲关于村级“三资”管理的一些问题,我觉的是很有必要的讲一讲,大家共同学习一下。什么是“三资”?相信有些村干部不是很清楚。“三资”是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有句话叫:钱是文明之源,也是万恶之本。钱你管好了就是好东西,管不好就是坏东西。)“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当前省里、市里、县里这么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我觉的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科学的“三资”管理,在党员干部中发挥着“护身符”作用。这几年,我们国家惠农力度的加大、村级自身的发展,村一级经手的财力、物力越来越多,有些村干部经不住诱惑,村两委干部违法使用集体资金,最终受到了严肃处理,这类案件我们青田身边就很多。出现这种问题,除了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制度监督力度不到位,村干部资金处置权过大。现行推行的“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就是通过制度把所有村级财务程序化、规范化、透明化。在这种制度下,村干部就必须按程序办事,即使人心里有想法,手上也没办法。所以说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是在保护农民群众利益的同时,更是保护了我们的农村干部,特别是村级主要干部。第二个原因是,科学的“三资”管理,在广大群众中发挥着“定心丸”作用。我们做农村工作实质上就是做群众工作,而做群众工作不仅要实现民富,更要实现民安。我们经常讲农民群众最淳朴,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有一些农民群众之所以要上访,绝大部分是反映村级财务问题。要想老百姓信任我们,就必须彻底把我们的“底儿”交给群众,把权利还给群众,实现“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使群众对干部变怀疑为信任,变误解为理解。推进“三资”委托代理制度,就是致力于把村级财务晒在阳光下,让村务公开,让群众明白,从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安上“减压阀”。第三个原因是,科学的“三资”管理,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着“助推器”作用。农村当前发展最大的任务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们对村级“三资”进行科学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撑;我们通过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提升民主管理水平,为农村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我们通过推行村级财务流程化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可以说,“三资”委托代理的每一项内容都与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高是一致的,推进“三资”管理的建设必然会有力推动我乡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第四个原因是,科学的“三资”管理,在基层政权建设中发挥着“固化剂”作用。(我党提出的什么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体现在我们农村工作当中就是一切的发展要围绕老百姓,一切的要求要围绕老百姓,一切的工作要围绕老百姓。)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推进“三资”科学管理工作,涵盖了村级财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要求。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有利于促使农村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强化廉政勤政和为民服务意识;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村级决策行为,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综述上面四点原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实践证明,管好农村集体“三资”,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和讲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乡“三资”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乡这几年“三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干部在思想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只要管好现金、管好银行存款就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农村“三资”涉及面很广,项目很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的,还有资源性质的如土地、山林。我们注重资金的管理而往往忽视了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管理。(更有些干部有这么一个错误的理念:有钱就用,用完为止。)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账务不全。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还好一些,而对资产、资源如集体:土地、山林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者就根本没有台账登记。3、村级集体财务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报帐不及时,有些村干部为了用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