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难点突破-----连接体问题doc--高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难点突破-----连接体问题doc--高中物理.doc

201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难点突破-----连接体问题doc--高中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难点2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全体法与隔离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呈现于高考卷面中,是考生备考临考的难点之一.●难点展台1.(★★★★)如图2-1,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__.2.(★★★★)A的质量m1=4m,B的质量m2=m,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A与斜面无摩擦,如图2-2,设当A沿斜面下滑s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B上升的最大高度H.●案例探究图2-3[例1](★★★★)如图2-3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即a=g,则小球鄙人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拔取研讨对象的能力.B级要求.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新,对全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法一:(隔离法)图2—4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取小球m为研讨对象,受重力mg、摩擦力Ff,如图2-4,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①取木箱M为研讨对象,受重力Mg、地面支持力FN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f′如图2-5.图2-5据物体平衡条件得:FN-Ff′-Mg=0②且Ff=Ff′③由①②③式得FN=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N′=FN=g.解法二:(全体法)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拔取全体为研讨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mg+Mg)-FN=ma+M×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N=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FN′=FN=g.图2-6[例2](★★★★)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2-6,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临界条件的挖掘能力.B级要求.错解分析:对物理过程缺乏清醒认识,无法用极限分析法挖掘题目隐含的临界形状及条件,使问题难以切入.解题方法与技巧:当加速度a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同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a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a=10m/s2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a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由mgcotθ=ma0所以a0=gcotθ=7.5m/s2图2-7由于a=10m/s2>a0所以小球离开斜面N=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2-7,则Tcosα=ma,Tsinα=mg所以T==2.83N,N=0.●锦囊妙计一、高考走势连接体的拟题在高考命题中由来已久,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初是多以平衡态下的连接体的题呈现在卷面上,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加强了对非平衡态下连接体的考查力度.二、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分析和求解物理连接体命题时,首先遇到的关键之一,就是研讨对象的拔取问题.其方法有两种:一是隔离法,二是全体法.1.隔离(体)法(1)含义:所谓隔离(体)法就是将所研讨的对象--包括物体、形状和某些过程,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讨的方法.(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讨对象或过程、形状,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准绳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②将研讨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讨的某形状、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③对隔离出的研讨对象、过程、形状分析研讨,画出某形状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④寻觅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全体法(1)含义:所谓全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全部系统或全部过程作为研讨对象进行分析研讨的方法.(2)运用全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讨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③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