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钻井液与完井液(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1钻井液:油气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钻井液又称做钻井泥浆(DrillingMuds),或简称为泥浆(Muds)2完井液:在油气井完井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液统称为完井液,这些作业包括钻开油层、下套管、射孔、防砂、试油、增产措施和修井等。因此从广义上讲,从钻开油层到采油及各种增产措施过程中的每一个作业环节,所使用的与产层接触的各种工作液体系统称为完井液。3钻井液的功能:1.携带和悬浮岩屑(这是钻井液首要和最基本的功用)2.稳定井壁和平衡地层压力3.冷却和润滑钻头、钻具4.传递水动力5.获取井下信息6。保护油气层4钻井液类型:1.分散钻井液2.钙处理钻井液3.盐水钻井液4.饱和盐水钻井液5.聚合物钻井液6.钾基聚合物钻井液7.油基钻井油8.合成基钻井液9.气体型钻并流体10.保护油气田钻井液。5钻井液的常规性能:密度、漏斗粘度、塑性粘度、动切力、静切力、API滤失量、HTHP滤失量、pH值、碱度、含砂量、固相含量、膨润土含量、滤液中各种离子的质量浓度6钻井液密度的调节方法:加重钻井液密度方法:加重材料是提高钻井液密度最常用的方法。在加重前,应调整好钻井液的各种性能,特别要严格控制低密度固相的含量。一般情况下,所需钻井液密度越高,加重前钻井液固含及粘度、切力应控制得越低。可溶性无机盐也是提高密度常用方法。如保护油气层清洁盐水钻井液,通过加入NaCl,可将钻井液密度提高至1.20g/cm3左右。降低钻井液密度方法:为实现平衡压力钻井或欠平衡压力钻井,通常降低密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清除无用固相:最主要的方法用机械和化学絮凝的方法清除无用固相,降低钻井液的固相含量。(2)加水稀释:但往往会增加处理剂用量和钻井液费用。(3)混油:但有时会影响地质录井和测井解释。(4)充气:钻低压油气层时可选用充气钻井液等。8钻井液的固相含量:钻井液固相含量通常用钻井液中全部固相的体积占钻井液总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固相含量的高低以及这些固相颗粒的类型、尺寸和性质均对钻井时的井下安全、钻井速度及油气层损害程度等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钻井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章一、常见的粘土矿物类型: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二、阳离子交换容量:指在分散介质的PH值为7的条件下,粘土所能交换下来的阳离子总量,包括交换性盐基和交换性氢。以100g粘土所能交换下来的阳离子毫摩尔数来表示,符号位CEC。三、影响粘土水化膨胀的因素:(1)因粘土晶体的部位不同,水化膜的厚度也不相同。层面上水化膜厚,端面上薄。(2)粘土矿物不同,水化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3)因粘土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不同,其水化程度有很大差别。(4)泥浆中可溶性盐类及泥浆处理剂的影响⑴.可溶性盐类,减低z电位⑵.有机处理剂的亲水基团,被粘土吸附后形成较大的水化膜。四、胶粒扩散双电层的形成:由于胶体粒子带电,在其周围必然分布电荷相等的反离子,以保持整个分散体系的电中性。于是在固液界面形成的双电层。双电层中的反离子,一方面受到固面电荷的吸引,不能远离固面;另方面由于反离子的热运动,又有扩散到液相内部去的能力,这两种相反作用的结果,使得反离子扩散的分布在界面周围,构成扩散双电层。五、电动电位ζ:从滑动面到均匀液相的电位降。特点:·胶粒带电越多,ζ电位越高。·ζ大小取决于吸附层内的静电荷数。影响ζ电位的因素:1.任何电解质的加入都要影响ζ电位的数值,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大ζ电位降低;2.电解质中反离子的价愈高,对ζ电位的影响愈大;3.如果电解质中反离子被强烈吸附到溶剂化层内,还可能引起ζ电位改变符号(此即再带电现象)第三章一、钻井液流变性:指钻井液流动和变形的特性。二、流型:牛顿流体,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膨胀性流体(非牛顿流型).。三、静切力:一般情况下,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部在不同程度上处在一定的絮凝状态。因此,要使钻井液开始流动,就必须施加一定的剪切应力,破坏絮凝时形成的这种连续网架结构。这个力即静切应力,由于它反映了所形成结构的强弱,因此又将静切应力称为凝胶强度。四、塑性粘度:当剪切速率增至一定程度,结构破坏的速度和恢复的速度保持相等(即达到动态平衡)时,结构拆散的程度将不再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发生变化,相应地粘度也不发生变化。该粘度即钻井液的塑性粘度。反映了在层流情况下,钻井液中网架结构的破坏与恢复处于动平衡时,悬浮的固相颗粒之间、固相颗粒与液相之间以及连续液相内部的内摩擦作用的强弱。影响因素:(1)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这是影响塑性粘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随着钻井液固体颗粒逐渐增多,颗粒的总表面积不断增大,所以颗粒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