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身体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培训课件.ppt

身体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身体健康的标准和评价第一节身体健康的标准什么是体质?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身体健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这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二、身体健康诊断内容: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调查:体型是否匀称,有无发育缺陷;营养状况是否良好;身体成分是否在正常范围。2.疾病诊断:各器官系统有无疾病。3.生理功能测试: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速度、力量、耐力、反应、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等素质;跑、跳、投、攀爬等运动能力。5.健康维护能力调查:考察对疾病的抵抗力,对生活中不利健康和危害健康的因素的知识。身体素质是指肌肉在活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反应、准确、韵律等功能能力.运动能力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走、跑、跳、投、攀爬、腾越、旋转、空间变换姿势、击打等方面的能力三、身体健康诊断的意义:身体健康诊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达到"健康觉醒",增强健康意识,树立自我维护健康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医务工作人员、体育教师掌握量化的学生健康状况,科学地实施健康、健身教育,为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健康促进活动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的实施,达到增进和恢复健康的目的的活动,如适宜运动、心理调节等。第二节身体健康的评价一、体表检查:1.皮肤、齿发:检查皮肤和粘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有无皮肤疾病(皮炎、癣病、疖疮)等,皮肤有无瘢痕,手足有无胼胝,有无下肢静脉曲张等。皮肤是否富有弹性;牙齿是否清洁无龋,牙龈无出血而颜色正常;头发是否光泽而少头屑。2.甲状腺:当发现甲状腺增大时,应进一步检查。3.淋巴结:当发现任何部位的淋巴腺增大时,应进一步检查。4.胸廓形状:胸廓可分为正常胸、桶状胸、扁平胸、凹陷胸、鸡胸等。检查胸廓形状主要是观察胸廓发育是否正常,双肩是否对称。如果有一侧胸廓塌陷,可能是一侧肺或胸膜疾病(如胸膜粘连)引起的,会直接影响心肺功能。5.脊柱外形:检查脊柱生理曲线是否正常。脊柱外形的改变一般可分为脊柱侧弯、前凸和后凸3种。破坏脊柱生理曲线的原因:(1)姿势性的:因劳动、工作、学习或运动长时间处于被迫的姿势所引起,如站立过久可发生脊柱侧弯,弯腰工作或学习过久易发生驼背(脊柱后凸)等。破坏脊柱生理曲线的原因:(1)姿势性的:因劳动、工作、学习或运动长时间处于被迫的姿势所引起,如站立过久可发生脊柱侧弯,弯腰工作或学习过久易发生驼背(脊柱后凸)等。(2)病理性的:有些疾病也可引起脊柱外形变化,如脊椎结核、佝偻病、关节炎、小儿麻痹症、脊柱外伤、胸内疾病等。(3)先天性的:天生脊柱外形异常。6.步态:从走路、跑的姿势观察步态是否正常,有无跛行。7.肌肉:是否富有弹性,放松时柔软,用力时坚硬,弹性指数高。二、一般血液检查:3.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性4.0~5.5×1012/升(T/L);女性3.5~5.0×1012/升(T/L)。红细胞计数改变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1)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居住在高山或高原地区者等。(2)生理性降低:妊娠中、后期等。(3)病理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如多汗、多尿、频繁呕吐或腹泻等)、大面积烧伤、先天性病、肺气肿、肺心病等。(4)病理性降低:各种贫血、各种大量失血等。4.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值:男性120~160克/升(G/L);女性110~150克/升(G/L)。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同。5.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参考值:男性0.40~0.54升/升(L/L);女性0.37~0.48升/升(L/L)。红细胞压积改变常见于一些病理原因。(1)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烧伤、严重脱水、肺心病等。(2)降低:各种贫血等。6.血小板计数(BPC或PLT)正常参考值:100~300×109克/升(G/L)。血小板计数改变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1)生理性增高:剧烈运动、饱餐后等。(2)生理性降低:妇女月经期。(3)病理性增高:急性大出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4)病理性降低:伤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大血管瘤、长期接触放射线后、服用抗甲状腺药或抗癌药物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