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本表优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本表优质资料.doc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本表优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本表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集体备课记录孟店中心校曹登胜2013.9齐河县刘桥乡小学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1.9.2地点孟店中心校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周次1中心发言人曹登胜活动主题小数乘法参加人员孟店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活动过程摘要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活动过程摘要教学方法: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小结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反思本节计算课在思维方法的教学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思维不可传授而需启迪,也感受到了学生思维被激活、引导、发展的过程。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年级校长签名得分齐河县刘桥乡小学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1.9.9地点孟店中心校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周次2中心发言人曹登胜活动主题小数乘以小数参加人员孟店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活动过程摘要、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2.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教学难点的确立由于小数乘法完全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点准小数点即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确定“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点准积的小数点”为单元教学难点。活动过程摘要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