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同步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1030230-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同步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1030230-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同步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1030230-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练习运用显微镜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A.1个B.2个C.4个D.8个2.小华习气用右手写字,下图能表示她运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3.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4.运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5.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A.5×、10×B.10×、40×C.15×、10×D.20×、40×6.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地位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践地位及运动路线应为()7.在运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按次是()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凝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8.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A.3个B.5个C.7个D.9个9.下方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A.物镜B.反光镜C.细准焦螺旋D.遮光器10.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11.某先生运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运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③和⑤B.④和⑥C.①和④D.②和⑥12.用来擦拭显微镜头污点的是()A.纸巾B.布C.棉花D.擦镜纸13.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消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缘由是()A.没有调理粗准焦螺旋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14.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以下操作中规范的是()A.手蒙右眼,左眼观察目镜B.对光时,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镜D.高倍镜下用粗准焦调螺旋调焦二、分析阐明题15.请回答以下显微镜操作的有关成绩:(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运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该当是图。(2)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次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普通说来,“教师”概念之构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由于“教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由于装片中有,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玻片时。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按部就班地让先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先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先生头疼。分析完以后,先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构成这类事半功倍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先生反复浏览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先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加强言语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类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先生的言语认识当中,就会在写作中盲目不盲目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参考答案:这个工作可让先生分组负责搜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先生抽空抄录并且浏览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先生的知识面,引导先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之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