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介绍。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四、新课程指导纲要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一、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2、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计算机课程是侧重于技术性知识的学习,它学习的主要对象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且也把计算机当作主要的学习对象。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原理、操作。信息技术课程则是侧重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理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而计算机既是学习对象的一部分,又是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工具。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3、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概况教育部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4、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4、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介绍2、课程基本理念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工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2、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制不良信息行为,确保身心健康,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分目标(初中阶段)(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需要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2、熟悉信息获取、管理、加工、发布并交流的几种基本方法;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了解几种不同的工具、技术,能够利用它们完成任务或设计制作作品,并能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开展深入持续的网络合作与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热心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四)行为与创新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2、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结构和课程内容基础模块内容拓展I:主题活动(小学)拓展II:程序设计(初中为主)拓展Ⅲ:机器人(小学、初中)三、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四、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谢谢各位!欢迎批评指正!二00七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