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铜时代:公元2140~1711年铁器时代:前770~475年,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十八世纪,在化学、物理、材料架等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金属学。其主要任务:在于探讨金属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力学(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能。例如:切削加工性能、铸造性能、压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等。结构材料:指工程上要求强度、韧性、塑料等机械性能的材料。功能材料:具有光、电、声、磁、热等功能和效应的材料。二、固体:粒子由原子或分子组成金属学和金属材料致密度:金属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百分数称为晶格的密排系数或晶体的致密度。二、金属中的扩散三、金属的结晶㈠1、结晶的概念:金属从一种原子排列姿态(晶态或非晶态)过渡到另一种原子规则排列状态(晶态)的转变均属于结晶过程。金属从液态过渡为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一次结晶,而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到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称为二次结晶。2、结晶的条件:具有一定的过冷度3、过冷度:△T=To-Tn(To理论结晶温度Tn实际结晶温度)㈡金属的结晶过程第一:先在液体内部生成一批极小的晶体作为结晶中心或晶核。第二:这些晶核逐渐长大,并发展到整个液体。生核和长大在整个结晶期间是同时进行的。㈢晶核的生成:1、自发生核:当温度降低到结晶温度以下,并且过冷度达到一定的大小之后,液体进行结晶的条件具备,液体中那些超过一定大小(大于临界晶核尺寸)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开始变得稳定,不再消失,而成为结晶核心。这种从液体结构内部自发长出的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自发生核和非自发生核是同时存在的,在实际金属和合金中,非自发生核比自发生核更重要,往往起优先的和主导的作用。㈣、晶核的长大:结晶时,晶核生成以后,随即是晶核的长大,晶核的长大实质上就是原子由液体向固体表面的转移。这种转移比较复杂,主要有两种情况。1、二维晶核式长大2、单原子扩散式长大㈤、晶体的长大方式:1、平面长大方式:(实际金属的结晶中是较少见到的)2、树枝状长大方式:实际金属多为树枝晶结构,在结晶过程中,如果液体的供应不充分,金属最后凝固的树枝晶之间的间隙不会被填满,晶体的树枝状就很容易显露出来。金属结构采取树枝状长大方式,实际上主要决定于各种实际因素,例如:冷却速度、散热条件和杂质状态等。控制这些因素即可控制结晶长大的方式,最终可以达到控制晶体的结构和性能的目的。四、晶粒大小1、晶粒度的概念:实际金属结晶的结果获得由大量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大小又叫晶粒度,晶粒度用单位面积上的晶粒数目或晶粒的平均线长度(或直径)表示。Fe—Fe3c=合金相图2、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包括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因此,研究奥氏体的形成规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渗硼、渗铝、渗铬、渗硅、渗硫等。5、Fe3C相:是相图中的一个化合物相。㈠、金属的特性:在已知107种元素中有77种是金属③、加入足够的镍或铬,使钢成为单相奥氏体或铁素体状态,避免多相组织产生过多原电池,降低稳定性。3、可以净化表面①、提高金属的过冷度②、线缺陷:A、刃型位错B、螺型位错60.C、相图没有反映时间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当冷却和加热速度较快时,常常不能用相图来分析。这种从液体结构内部自发长出的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淬火+回火1、回火马氏体:(150~350C°回火时获得)低温回火。二、固体:粒子由原子或分子组成渗碳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硬而脆。②、疏松:疏松即分散缩孔,是树枝晶结晶时不能保证液体补给而在枝晶间和枝晶内形成的细小分散的缩孔。③、气孔:金属液体比固体溶解的气体多,凝固时要析出气体,如果气体在金属凝固时来不及逸出,就会保留在金属内部,形成气泡。六、金属的塑性变形1、静拉伸试验和应力———应变曲线:金属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即当载荷去除之后,变形可全部恢复。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在卸载之后材料中会残留下永久变形。第一:先在液体内部生成一批极小的晶体作为结晶中心或晶核。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在卸载之后材料中会残留下永久变形。(是过冷的液体)大多数固体是晶体。金属结构采取树枝状长大方式,实际上主要决定于各种实际因素,例如:冷却速度、散热条件和杂质状态等。金属结构采取树枝状长大方式,实际上主要决定于各种实际因素,例如:冷却速度、散热条件和杂质状态等。B、马氏体不锈钢:如431①、点缺陷:A、空位B、间隙原子二、热处理质量的检验方法②、加入铬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及钝化能力。当铬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