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与青年教师谈谈如何参加教学比赛要兴磊2005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了第11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作为教学巡视员,我有幸以一名评委的身份参与其中,受益良多,体会颇深。在比赛结束,获奖者满怀喜悦之情,参与者颇多收益之时,愿与青年教师谈谈参与这次活动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今后有意参加此类比赛的青年教师有所帮助,也盼望能够通过讲课比赛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有所促进。我认为,要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的讲课比赛并取得满意的成绩,特别是通过参加比赛以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下几点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加以注意的。一、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有备无患”。套用兵家的话说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只有做好了准备并且是充分的准备,才能打好仗,才能打胜仗。否则,不仅仗打不好,打不胜,相反还有可能伤及自身。打仗如此,做其他事如此,参加讲课比赛也是如此。看看这次比赛的结果,我们便很容易发现:荣获一等奖的四名青年教师,教龄普遍较短。前两名教龄都是一年多,其他两名也都只有短短的四年。在四人中,三人是助教,只有一人是讲师。很显然,他们并没有经验上的优势和比别人更多的教学实践。为什么一等奖没有被许多比他们教龄更长、经验更丰富的讲师还有副教授拿走,反而被他们收于囊中呢?个中的原因也许可以说出很多,但其中最令人信服的理由在我看来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在赛前做了比别人更多、更充分的准备。参加讲课比赛需要做哪些准备呢?首先,就是要确定和选择好讲课内容。参加比赛与平时讲课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些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平时讲课不可能随意选择内容,而参加比赛则可以由自己选择所讲内容。我们平时讲一门课,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虽然这时也会有轻重缓急,对所讲内容也允许有删节、补充和筛选,但怎么筛选也不能容许不顾课程体系的要求由自己随意选择讲授内容,不能因为有的内容难讲就不讲或少讲,也不能因为有的内容好讲就多讲,更不能看哪一部分内容精彩就只讲这一部分而其他部分都不讲。而讲课比赛则不同,讲课比赛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本次就限定在30分钟。30分钟的时间要讲什么内容,这是与讲课的效果和比赛的结果直接相关的。因此,参加讲课比赛,一定要选择好讲课内容。一般来说,选择参加讲课比赛的内容,需要注意这样几点:(1)不要选择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特别是注意一定不要选择那些难度太大在30分钟内无法讲清楚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说所选的内容越容易越好,而是说,参加讲课比赛所选内容的难易度一定要适当。为此,最好是选那些有一定难度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待清楚的内容。选这样的内容参加讲课比赛,既可以吸引人的兴趣和注意,又能够使人在听完课后有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较易于达到较好的效果。(2)不要选择那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讲,特别是一定不要选择那些有较大争议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又讲不清楚的问题,更不能选择那些连自己都无把握、都讲不清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般是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当然也容易引起评委的兴趣和关注,但是,有争议的问题又常常是较长时间内就存在着许多不同看法,而难以在短时间内统一意见更不可能在短短的30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讲课比赛不是开讨论课,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相互研讨以求得统一,因此有争议且不能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拿来参加讲课比赛。(3)不要把一节课的内容压缩到30分钟来讲。讲课比赛中,有许多青年教师是把平时一节课50分钟的内容压缩到30分钟来讲的,常使人感觉好像是在吃压缩饼干,没什么味道,效果并不好。讲课比赛只是限定了时间,并没有限制非要讲一节课的内容,更没有要求必须讲一个完整的内容。因此,只要我们把握好时间,30分钟讲到那里就是那里,这样会更自然,更符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效果会更好。相反,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求内容上的完整性,甚至不顾内容本身是否需要一定要在最后加一个小结,结果不仅是许多精彩的片段不得不舍弃,而且常常是画蛇添足超了时间被扣分,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选择好讲课内容以后,接下来就是赛前演练。比赛都是定期举行的,比赛以前都会留一段准备时间,而且这段时间一般都会比平时的备课时间长得多,因此做准备是有充分时间的,这也是比赛与平时讲课不同的地方之一。既然决定参加比赛,就要高度重视,充分准备。赛前的讲课准备包括很多环节,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要认真组织好讲课内容,做到准确、精练;二是要反复进行试讲练习,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对讲稿进行反复修改,做到讲解熟练。在这期间,可不妨请一些老师或同学观摩演练,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这些并不是平时讲课都能够做到的,而参加比赛则非如此不可。参加比赛就意味着要比平时付出得更多,只有付出的更多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比赛中凡是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教师,特别是前几名,看得出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而相反,也有一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