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教案——?草原?2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教学重点: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教学过程:一、〔课前听?天堂?这首歌〕〔由于学生离草原比拟远,对草原了解的太少,在听歌曲时,边听边欣赏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根底。〕师:刚刚,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拟,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讲读第1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4、讲读3、4、5自然段。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B、读后讨论交流。〔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3〕客人辞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辞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