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考题.doc
上传人:白真****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催化剂考题.doc

催化剂考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催化剂考题催化剂考题催化剂考题第一章1、催化剂是解决速度问题的问题的,催化作用属于化学动力学范畴。2、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决定了它的组成、结构、纹理组织。3、催化剂的定义: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4、正催化剂的特点:=1\*GB3①催化剂只针对△G<0的反应=2\*GB3②催化剂不影响平衡常数=3\*GB3③催化剂要参加化学反应,改变反应历程=4\*GB3④正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5、催化剂作用的体现:=1\*GB3①T不变,加入催化剂→V变大=2\*GB3②V不变,T降低6、实验室评价催化剂:=1\*GB3①活性=2\*GB3②选择性=3\*GB3③寿命(与T有关)工业上评价催化剂:①活性②选择性③寿命④价格7、工业催化剂一般需考虑的问题:需综合考虑其活性、稳定性、良好的流体流动8、催化剂的成分: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9、载体的作用:①载体有多种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是分散剂活性组分②作为活性组分的基底③使活性组分保持大的便面积④载体还可以用来改进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包括耐磨强度、硬度、抗压强度、耐冲击性)以及抵抗由于温度变化、相变的原因引起的各种应力的能力10、催化体系的分类:①均相催化②多相催化③酶催化第二章1、多相催化反应过程:①反应物向催化剂表面扩散②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③被吸附的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迁移化学重排和反应④产物由催化剂表面脱附⑤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向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吸附的定义:当气体或液体分子运动到周围固体表面时,由于它们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附着或结合在固体表面上,造成气体或液体分子在界面层的富集.(吸附与吸收的区别:由于他们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附着或结合在固体表面上,造成气体或液体分子在界面层的富集,称为吸附。吸附与吸收不同:吸收时,液体分子渗透吸收固体体内。)3、晶体表面的晶面:A1(立方面心)A2(立方体心)A3(六方密堆积)4、晶体的不完整性原因:各种缺陷中,点缺陷和结晶的剪切对催化作用是重要的5、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①吸附热不同②吸附速度不同③吸附温度不同④吸附程度⑤专一性⑥两种吸附鉴别方法不同=7\*GB3⑦物理吸附:吸附前后分子结构变化不大化学吸附:吸附后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①吸附热:物理吸附比化学吸附大,化学吸附热可与化学反应热相比②吸附速率:物理吸附很大,有时受扩散限制③吸附温度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物理吸附发生于吸附物的沸点附近④吸附程度:化学吸附至多单层,物理吸附则可能是可逆的,也可能是不可逆的⑤可逆性:物理吸附完全是可逆的,化学吸附则可能是可逆的,也可能是不可逆的⑥专业性:物理吸附的现象是普通的,化学吸附具有专一性⑦物理方法鉴别:化学吸附时,吸附剂与吸附分子间有电子转移的过程,用适当的物理方法6、三种化学吸附键:极性吸附共价键非极性吸附共价键吸附离子键两类化学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7、吸附做定语※O※双吸附氧原子※CHCOOH单吸附乙酸※CH2※CHCH31,2-双吸附丙烷※CH2CH※CH21,3-双吸附丙烷CH3O※O-单吸附甲醇CH3※CHOH1-单吸附乙醇※CH2※双吸附甲烷※CH2※CH※CH21,2,3-三吸附丙烷关于∏吸附的命名CH3CH(※=)CH2∏吸附丙烷CH3CH2CH(※=)O∏吸附丙烷8、吸附热的测定方法①量热法②测不同温度下的脱附速率③从不同温度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吸附热的证明题:P84—869、α型:H2在W上;H2在Rh上β型:Cs在W上;H2在Ta上γ型:N2在Ta上;H2在Fe和Ni上10、处理分子结构问题提出的三个基本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配位场理论11、分子轨道:CO/N2δ1s2δ1s2*δ2s2δ2s2*∏2p6O2δ1s2δ1s2*δ2s2δ2s2*∏2p6∏2p2*F2ˉδ1s2δ1s2*δ2s2δ2s2*∏2p6∏2p5*H2δ1s212、导带:表示该能带有电子但未填满价带:3s电子是Na的价电子,它所充填的能带13、三种半导体区别及其代表:①电子导电(n型半导体)ZnO②空隙导电(p型半导体)NiO③两种方式同时采用(本征半导体)Fe3O414、固体按导电性能分:超导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第三章1、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金属盐溶液→过饱和状态→成核→长大→胶体溶胶→陈化→水凝胶→洗涤,过滤→干燥→干凝胶→成型→颗粒→煅烧→催化剂使溶液进入过饱和区的三种方法:①蒸发溶剂②降低溶液的湿度③增大PH值煅烧时发生的变化:①失去化学键合的水或二氧化碳②改变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