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pdf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然而,他们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指导。二、教材分析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分别是《我们的动物朋友》《溶解》《奇妙的水》《空气》。教材以科学概念的构建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探究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记录等科学探究能力。3.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物质的溶解、水和空气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物质的溶解现象、水和空气的性质等科学概念。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科学实验,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形成科学结论。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实验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5.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1.《动物的特征》(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第二课时:学习用分类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2.《动物的一生》(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常见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二课时: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了解不同动物生命周期的差异。3.《动物的繁殖》(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第二课时:比较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异同,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二)第二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多少物质》(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水能够溶解一定量的物质,认识溶解的限度。第二课时: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加快溶解》(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第二课时:通过实验,验证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3.《混合与分离》(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混合后的现象,了解混合物的概念。第二课时:学习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混合物,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第三单元:奇妙的水1.《水到哪里去了》(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水的蒸发现象,了解水蒸发的条件和过程。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2.《水沸腾了》(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第二课时:学习用图表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沸腾的过程。3.《凝结》(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水蒸气凝结的现象,了解凝结的条件。第二课时: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水蒸气的凝结情况。(四)第四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第二课时:设计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空气有质量吗》(2课时)第一课时:提出问题,猜测空气是否有质量。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测量空气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热空气》(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了解热空气的性质。第二课时:制作热空气气球,探究热空气的应用。七、教学评价1.建立科学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3.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手抄报等,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八、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