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社戏》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doc
上传人:是你****元呀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版)《社戏》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doc

(完整版)《社戏》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6社戏班级小组学号:___________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2.过程方法:通过精读,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学法指导】采用精读精讲方法,在阅读时,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2.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3.关于社戏社,原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野外设台演出。【预习案】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絮叨(xù)(dāo)惮(dàn)凫水(fú)撺掇(cuān)(duo)橹(lǔ)撮(cuō)宛转(wǎn)(zhuǎn)棹(zhào)踱(duó)蕴藻(yùn)(zǎo)船楫(jí)潺潺(chánchán)漂渺(piāo)(miǎo)2.原文词语填空。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步,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一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易错词回收处: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文章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_到赵庄看戏2.围绕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第一部分(1段—3段):看戏前。第二部分(4段—30段):看戏中。第三部分(31段—40段):看戏后。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将课文概括为七件事,试概括:起止段事件详略1-2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略3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略4-9看社戏前的波折详10-13夜航看社戏途中详14-21在赵庄看戏详22-30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31-40六一公公送豆详【探究案】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现在”,也念念不忘。2.《社戏》中写到了童年的伙伴,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的乡亲(如六一公公)对“我”又是怎样?(找出原句,读一读,说说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概括性格)明确: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友爱热情。“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