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北省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状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项目规划布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㈠指导思想㈡目标项目建设内容㈠基地建设㈡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㈠投资概算㈡资金筹措㈢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建设步骤与措施㈠项目建设步骤㈡实施措施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十一、效益预测㈠经济效益㈡社会效益㈢生态效益十二、结论十三、附件: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布局图有机茶标志准用证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有机茶加工证书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证书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98年中国国际名茶、茶制作、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湖北省商标证书(96年)“鄂茶杯”金奖证书湖北十大名茶精品证书湖北十大名场证书湖北省名优茶生产先进单位湖北省著名商标(2002年)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工业严重滞后,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省定特困县之一。全县辖17个乡(镇),总人口4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万人。国土面积356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1万亩,林业用地404万亩,草地4.19万亩,荒坡地20.5万亩及水域、难利用地、非生产用地共20.6万亩。2002年GDP8.8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7亿元,人均纯收入1438元。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创收难,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一直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二、自然资源状况据《县志》记载,竹山种茶历史悠久,其品质优良,早在盛唐时期,上庸人就有种茶饮茶的习俗,并以“圣水”茶誉为贡茶。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的生活水平仅停留在解决温饱阶段,茶叶在农业、农村经济中没有显著地位,视为多种经营项目的小品种,从而使我县茶叶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0年为起步阶段,全县面积由1100亩发展到2077亩;1970年至1990年为发展阶段,茶叶面积由2000多亩发展到1.84万亩,这个阶段建成国有圣水茶场、大观山茶场,乡(镇)集体的竹坪柳坪,秦古小观山,擂鼓的小广山,宝丰新茶、深沟,麻家渡鸡公梁,溢水东枧等大、小规模的茶场近100多个;1991年至1999年为基地建设阶段,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2.68万亩,总产量达到200吨。2000年至今为产业化形成阶段,全县茶叶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干茶250吨,产值2500万,利税250万,2001年成立了竹山县圣水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圣水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茶叶产业正向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有机化、市场营销化方面迈进。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竹山已研制开发了以“圣水翠峰”茶、“永胜剑”茶、“玉泉龙井”茶、“霍河碧云绿”茶四大地方名牌产品,在全国榜上有名,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市有优势。“圣水”牌系列名优茶曾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荣获“湖北十大名茶”称号,“圣水”商标被誉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茶叶产品主要销售于华中、西北地区的各大中城市,由于内质优良、外形秀美、价格适中,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历年生产的干茶制品都是供不应求。圣水茶场生产的有机茶于2002年10月通过国际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我县茶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地,使我县茶叶向高科技、高水平发展。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这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业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民完全依靠种植粮、油来获得收入。但由于山高、气候条件差,粮油生产效益一直处于丰产不丰收状态,农民仅停留在够吃有余的温饱阶段,经济十分贫困,伴随着我国WTO的加入,粮油价格将会出现下跌,农民收入将进一步降低。为此,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骨干项目,而茶叶又是我县传统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加上山区落后的工业,生态环境污染较轻,发展有机茶生产将成为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2、保护环境,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净化水源的需要。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堵河,纵贯竹山全镜,其流域面积达3585平方公里,流经12个乡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水源区之一,竹山是堵河的发源地。切实有效的保护汉江水质,必须做好上游生态植被的保护,而建生态有机茶基地正是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设该项目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净化水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㈡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产花香型有机茶提供了营养。竹山县地处东径109°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