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引导.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引导.doc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引导.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引导楚怡小学心理学习资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引导.学生的心理纷繁复杂,因此了解学生很不容易,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些论述反映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三个打鱼人,聚在一个水潭边打鱼。突然,他们发现有人在上游被冲进水潭挣扎着求救。于是一个打鱼人便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并用人工呼吸等方法予以抢救。但在这时,他们又见到另一个被冲下来的落水者,另一个打鱼人又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来……可是,他们同时又发现了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落水者,这三个打鱼人已经是手忙脚乱,显得难于兼顾和应付了。此时,有一个打鱼人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他离开现场去了上游,想去做一种性质不同但目的一致的工作,先去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并且想在入水处插上一块木牌以示警告。他这样做了,可是,仍有无视警告者被冲进水潭。三个打鱼人身处其中,仍然忙于从水中救人的工作。后来,其中一个打鱼人最终似乎醒悟了,他说这样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要求做另一项工作,去教人们游泳……”从以上故事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打鱼人抢救落水者是一个救生员应该做的事;第二个打鱼人的劝说、阻止实质上是一种预防性的宣传工作;第三个打鱼人去上游当教练,教人们游泳,给他们传授游泳的技能和方法是一种教育活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将此故事的寓意引入到现代心理教育这个范畴,那么第一个打鱼人的工作类似于心理医生的工作,给已经患有各种心理障碍的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第二个打鱼人的工作类似于心理卫生宣传员或科普工作者的工作,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来帮助人们提高心理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起到预防心理疾病发生的作用。第三个打鱼人的工作类似于学校心理引导工作,通过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显然,教师要扮演的主要是第三个打鱼人的角色一、学会区分正常与异常在学生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中,存在着性质上和程度上的差异,其中大量的属于一般性的或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极个别的人也可能会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作出正确区分,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当前,对心理现象中正常与异常的区分还是一个正在探讨的问题,应该说,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人们也总结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可以为我们作出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了能够帮助老师们对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所认识,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现象做一些介绍。虽然不应该要求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很快达到专业人员的水平,但是至少要做到对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能够做出初步的鉴别,尤其是对那些比较明显和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及时发现,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严重后果的必要条件。(一)好动与多动经常有家长接到老师这样的通知:“你们孩子上课总也不老实,是不是有多动症啊?赶明儿领医院看看去!”于是,许多家长领着孩子找到了心理门诊部。但是,诊断的结果多数不是多动症。那么,怎样区分好动与多动的不同呢?举个例子:小轩,7岁,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老师几乎一周要请家长好几次。虽说他学习成绩不错,可是上课铃响过了他仍旧在教室里乱跑,拿了这个的铅笔盒扔到那个的位子上;上课时因为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而站到椅子上!经常有同学因为他的小动作太多触犯到别人而举手告状,他不但在学校不能遵守纪律,而且在家中也是闲不住!两岁时就拆了爷爷的老怀表,平时买的玩具过不了几天就“尸首”不全,3岁时家中的人没有注意,他拿了铁丝去捅电源插座,结果“砰”的一声电表坏了!这样子,小轩是否患有“多动症”?到儿童医院检查时医生详细询问了有关的情况,比如,上课时的表现、下课时的表现、在家里的表现等,最后又问到平时是否爱看书呀,是否爱看动画片呀,看动画片的时候能否坐得住等等。他妈妈说:“我们孩子就是爱看动画片,别看他上课坐不住,要是看上动画片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尤其是那个变形金刚、奥特曼什么的,一看上能老实坐半个钟头不动地方。”最后医生说:“你们孩子肯定不是多动症,就是约束太少,自制力较差。”看来,小轩的过分好动是由于他好奇心极强,兴趣广泛,天性好动,而从小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束,过分随意任性,养成了散漫与任性的习惯而造成的。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障碍”或“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其病因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脑器质性损伤,遗传基因的作用,神经递质的作用,社会、家庭心理环境的影响等。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10项:①不能安定,动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