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师范大学.doc

安徽师范大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12-07-04阅读次数:3293安徽师范大学80余载的办学历史中,以“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十一五”期间,学校紧密围绕“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坚持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功能,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学校本科教育发展的基础(一)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5个(含5个专业方向),其中师范类专业20个,非师范类专业55个,已发展成为一所融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与非师范并举,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本科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结构分布图(二)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学校有专任教师125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36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28.6%,具有高级职称的692人,占人数的50.77%。年龄分布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598人,36—50岁的中青年教师568人,51岁及以上年龄教师9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7.5%,45.4%,7.4%。(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2008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08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4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4个;国家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37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数字化图书馆1个。此外,学校还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18个省级重点学科。(四)教学基础设施情况校园占地总面积为2928.66亩(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83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为3.72万平方米(不包括学院的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189个,微格教室12个。分布广泛、相对稳定的校外教育实习基地近120个,专业实习基地300余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3亿元(800元以上),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35台(件)。体育运动场地总面积达16.02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2.80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13.22万平方米。(五)图书资料情况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舍面积达46911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27个,阅览座位2774席。馆内藏书丰富,种类齐全,文献总量385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上述条件为学校本科教学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围绕“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树立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自我发展的现代育人理念,建立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好新专业的论证与申报,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模块体系和课程结构。推进和深化学分制改革,开展三学期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的调研与试点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全国性的学科学术竞赛。坚持三个课堂联动,继续实施、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素质拓展学分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完善教学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出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办法。高度重视“质量工程”申报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和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组建多种类型的创新实验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一)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内涵建设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坚持以需求为前提,质量为核心,努力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初步形成了专业进退调控机制,停止或缓招部分专业,优化调整学校专业结构。立足现有资源,通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