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展示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青年教师展示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doc

青年教师展示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第页共NUMPAGES5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邢维金高二22班2012-9-25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会选用代数或几何方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解题中注意运用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技巧;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③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学习,培养学生拥有豁达的科学态度,互相合作的学习风气,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精神.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去观察思考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运用教学难点:直线与圆及其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学习中注意运用平面几何中相关结论,它对我们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圆也非常有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到位,从幕后到台前,在动态思维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高考要求及学法指导:这节课的内容是高考的命题热点之一,主要考查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多为难度中等的选择题、填空题,也有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处理相关问题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五、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提问: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圆,那么点在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见的方法有两种方法:=1\*GB3①几何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半径的大小关系: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2\*GB3②代数法:将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消元之后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的符号进行判定: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显然,几何法要比代数法简便。(二)热身训练:1.已知方程表示圆,则的取值范围是()A.B.或C.D.或2.如果直线与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那么点与圆C的位置关系是()A、在圆外B、在圆上C、在圆内D、不确定3.求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三)典例分析:1、直线与圆相交问题例1、已知点,圆,直线过点P,当斜率为何值时,与圆C有公共点?解法1、设直线,即由,消去得整理得,若与圆C有公共点,则解之得,,当斜率时,与圆C有公共点(1,-1)COxy(-2,-2)解法2:若与圆C有公共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解法3:如图,只需求斜率不为零的切线斜率,因为,所以斜率时,与圆C有公共点。说明:根据曲线与方程的定义,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就是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解,这类问题多借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另外,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半径。根据几何图形,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可以把相切作为“临界状态”的一个变化过程,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求结果。【变式1】已知直线斜率为1,且与圆相交截得的弦长为,求直线的方程.(或)2、直线与圆相切问题例2、已知圆,求过点的圆的切线方程.解:设过点的直线因为直线与直线相切,而圆心,则所以切线方程为,即由于过圆外一点与圆相切的直线有两条,因此另一条切线方程为故切线方程为或。【变式2】已知满足方程,求的最值.(答案:最小值0,最大值)说明:=1\*GB3①从圆上一点引圆的切线有且仅有一条;②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有两条,而待定系数法所设方程是在斜率存在的前提下,当只求出一个斜率值时,说明另一条斜率不存在。因而,在设直线方程时要注意直线方程的使用条件,否则容易漏解。3、直线与圆方程的综合应用例3、已知为坐标原点,圆与直线的两交点为,当c为何值时,?解法1、:设两点的坐标为由方程组消去,得所以,而所以而当时,,故当时,.解法2:因为,所以三点共以为直径的圆设的中点为,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因为为两圆的公共弦,故两圆相减得的方程它和直线是同一直线,所以,由此得又因为圆心在直线上,所以故当时,说明:解法1是一种常规解法,采取“设而不求”的手段,结合韦达定理,解决了本题,学习圆锥曲线时也常用到。解法2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来解决问题,在圆中要特别引起注意【变式3】,相交于两点,且,,(四)课后延展:圆上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共有()个A、1B、2C、3D、4【答案】C(五)巩固练习与作业《全品》P120、1、4(六)课堂小结1、直线与圆方程应用: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等相关问题及其综合应用。2、数学方法的体现:巧设未知量,活用“几何法”,“设而不求”等手段。3、数学思想的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六、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