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知识和技能: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教学设想: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语言勾勒、音视频播放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来导入新课。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作者早期词作《醉花阴》,明确李清照写词的一贯风格。李清照词多用“愁”字,多绘“愁”形,多构“愁”境,多抒“愁”情的原因,分析“愁”、“瘦”、“病”、“酒”等是李清照词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解读李清照其人其词的重要参照的原因。3、多媒体播放《声声慢》朗读录音,在听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听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4、学生朗读,疏通词意。5、提示鉴赏角度,学生合作探究、深入品读。6、疏通词意,把握词眼。——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品味语言,赏析词作。(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GB3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GB3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明确: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追问一:“酒”有何意蕴?——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深化: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追问二:“雁”有何象征意义?——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追问三:“黄花”有没有寓意呢?——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追问四: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追问五:“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6)小结。8、再读全词,把握主旨。——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9、感受艺术特色。——明确: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文细节紧承“寻觅”(饮酒、听雁、观花、守窗、听雨),凸显“愁”字。结构完整独到。其次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三、总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把握“词眼”词的赏析意象品味语言意境领悟主旨感受艺术特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