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理教学设计辽宁省大石桥市二高中项波选修2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气作用下形成的沃克环流,并了解沃克环流异常时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2)结合景观图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及减轻危害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地理图表分析,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然后讨论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理,并通过文字、图片和材料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带来的影响;最后合作、探究提出应对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系统的观点、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等观念,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规律的探究精神。(2)增强学生对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忧患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复习导入、图表分析、对比归纳、板图板画直观教学、影音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板图板画七、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海-气相互作用是怎样进行水热交换的?如何调节全球的水热平衡?2、简绘世界轮廓图,并以太平洋为例填画表层洋流分布名称。3、画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导入新课】:海—气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极大的地影响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如果海—气之间的关系出现某些失调,就会造成天气和气候的异常,并带来一定的灾害。尤其近几十年来气候异常频发,水旱灾害不断,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发现都是“厄尔尼诺”“拉尼娜”惹的祸!————板书:《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讲授新课】:播放《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厄尔尼诺》影音资料。(设计意图: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在你成长的经历中,切实感受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吗?[学生讨论并回答]:98年洪水!该下雨不下——干旱!……[教师追问]:怎样形成的?指导学生看教材41页图4.5《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分布》,思考全球海水温随纬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教师再追问]:观察图4.5区域选择:(1)赤道附近及其以南(约00—50S之间)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东部和西部温度?(2)结合图例读出以上三大洋东、西岸海水温度的差值,并加以对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区域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回答]: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温度约为30℃,东岸约为22℃,东西两岸温度差约为8℃。(大西洋、印度洋略)[教师提问]:冷热不均会怎样?请同学应用课前复习“热力环流”的形成机理和过程,尝试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太平洋上空的热力环流。从而引出沃克环流的概念。(设计意图:利用旧知,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沃克环流1、概念: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接近东西方向的热力环流叫沃克环流。[教师讲解]:介绍地理科学史(概念引出后适当介绍一下命名及科学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欲望2、形成:[教师再提问]:为什么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度会不同?[学生讨论并回答]: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信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加上沿岸有来自高纬的寒流(秘鲁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所以水温低,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沃克环流↑↓↑↑↓得出结论:东西两岸温度差异====》沃克环流3、影响:[教师再提问]: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度不同,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并回答]:利用板图,在黑板前对上升和下沉气流所带来的天气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东岸干燥(下沉气流)西岸湿润(上升气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归纳和表达。)[教师设问承转]:由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稳定,所以形成了“沃克环流”,那么(1)在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上空也会形成类似的沃克环流吗?(2)若东、西部温差变为0,沃克环流是否还能存在呢?(3)若东部的海水温度大于西部的,沃克环流将是怎样的呢?(4)若东、西部温差变小时,又将怎样变化呢?(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讨论,并引出新知)(二)厄尔尼诺现象[教师提问]:高一必修1讲过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和气候异常实例,请同学们思考什么叫厄尔尼诺现象?学生回答并板书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影响:[教师引导并设疑]:读教材42页图4.7《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分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