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吴有训吴有训是开我国物理学研究之先河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科技精英。如参加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彭恒武、钱三强、何泽慧等,都出自吴有训门下。他到芝加哥大学,师从实验物理大师康普顿,注定了他在物理领域的辉煌一生。有了康普顿效应(1922年),光的波粒二象性争论数百年到此终止。最终完成这个系列实验的人,正是中国人吴有训先生(1924年)。吴先生先后用15种材料做X射线散射实验,验证了康普顿效应的存在,这15条谱线为康普顿主要实验证据,在康普顿的专著中一再引证。另外,他用公认的精确无误的实验,消除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X射线专家W.杜安尼及其助手G.L.克拉克对康普顿效应的两项质疑。此外,吴有训在发展康普顿散射理论方面也有很重要的贡献,这就是他用精确的实验,解决了康普顿散射光谱中变线与不变线之间的能量或强度的比率问题。吴有训亲身参与了发现和确立康普顿效应中期以后的大量实验验证工作,最后以“康普顿效应”为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获博士学位。康普顿在1927年因“康普顿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吴有训从未和他导师相提并论过,有的苏联科学家称康普顿效应为“康-吴效应”,吴有训都摇手严辞谢绝,这是中国人谦虚博大胸怀的体现。康普顿晚年回忆说他最得意的学生有两个,吴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阿尔瓦莱兹,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冯端院士说:“鉴于吴有训在效应的发现和实验验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前苏联的学者提出,应该称之为‘康普顿-吴效应’,国内也有学者赞成这样的命名,但吴有训本人十分谦虚,不赞成用这种的名称,认为自己只是康普顿教授的学生而已。”WuYouxunFromWikipedia,thefreeencyclopedia(RedirectedfromY.H.Woo)ThisisaChinesename;thefamilynameisWu.WuYouxunorY.H.Woo(traditionalChinese:吳有訓;simplifiedChinese:吴有训;pinyin:WúYǒuxùn;26February1897–30November1977)wasaphysicalscientistfromGao'an,Jiangxi,China.HehadthecourtesynameofZhèngzhī(正之).WugraduatedfromtheDepartmentofPhysicsofNanjingUniversity,andwaslaterassociatedwiththeDepartmentofPhysicsatTsinghuaUniversity.HewasoncethepresidentofNationalCentralUniversityinNanjingandJiaotongUniversityinShanghai.WhenhewasagraduatestudentattheUniversityofChicagohestudiedx-rayandelectronscattering,andverifiedtheComptoneffectwhichgaveArthurComptontheNobelPrizeinPhysics.从ITP几个网页谈起http://itp.ac.cn→研究方向→…何祚庥主页何祚庥:男,1927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原籍安徽望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关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建国后较早开展并推动我国科学方法论研究。近十几年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若干理论问题,特别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近期更集中研究了我国的能源问题,特别是对太阳能利用的新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主要著作有《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1997年)、《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1999年)、《何祚庥与法轮功——1999年夏天的报告》(1999年)、《我不信邪——何祚庥反伪科学论战集》(1999年)。戴元本研究方向:粒子物理,场论个人经历: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78年起任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过去的主要工作及成果:他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1部。曾在Regge极点理论、层子模型、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对称性的动力学破缺和重强子性质等方面取得成果。他参加的层子模型工作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场论中的非微扰现象、重味物理、超对称理论和中微子物理等。于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