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docx
上传人:秀美****甜v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一)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情况.1.班上最爱举手的是谁呀?2.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最大的是谁呀?3.班上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比较高矮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随意指名两人)怎么就能出来他们的高矮?(三)寻找方法立正站直、背靠背、看头顶……(四)谈话引入新课你们也想和同学比比高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高矮.(板书课题:高矮)二、参与比较,体验方法.(一)比较高矮1.小组内活动:比高矮.(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2)想跟他怎么比?(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2.汇报小组比高矮的情况:请小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出高矮的.3.出示图片:比高矮1教师提问: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4.出示图片:比高矮2教师提问:再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怎么认为?通过刚才的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些什么想法吗?5.出示图片:练一练2(三幅贴得不一样高)教师提问:你能比出什么?(让学生体会比较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二)比较长短三只小动物来比赛跳绳,长颈鹿需要一根长一些的绳子,拿出桌子上的两根跳绳比一比,哪根长些?哪根短些?是怎么比出来的?1.小组内活动:2人一组,比绳子的长短.2.汇报小组比绳子的情况3.引导学生领悟出比较长短的方法:2根绳子一头对齐,绳子要拉直(三)练习1.出示图片:做一做32.出示图片:练一练4课间休息:播放音频《拍手歌》三、实践探索,拓展练习.教师:刚才学习了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下面还要进行长短的比较,这一次来比一比跑步路线的长短.(一)出示图片:做一做4教师提问:3只蚂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跑起来一样快,沿着红色的路线跑,谁会最先跑到终点呢?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能看出这只蚂蚁的路线最短?(二)出示图片:练一练5教师提问: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1.3只兔子都站到地面上,再比较高矮.3只兔子谁最高?谁最矮?2.把左、右两边的兔子升高,和中间一只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他们谁最高?谁最矮?3.中间一只兔子降低和左、右两只兔子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这下能看出谁最高?谁最矮?4.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的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三)出示图片:练一练1内容来自斐斐课件园1.教师提问: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2.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想象.四、课堂总结你们喜欢这节数学课吗?为什么?你都喜欢什么地方呢?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高和矮,长和短的现象呢?回家后,把你见到的这些现象画下来,或从书本、杂志上剪贴下来,甚至写下来,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字!教案点评: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老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两名同学比高矮,小组内互相比高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这节课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让学生亲历比较两根毛线长短的过程中悟出比较长短的具体方法,学生边比较边总结方法,积极参与活动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篇2《高矮》一课的教学反思|北师大版“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之后,让学生学习比较高矮。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已有了初步的感受,能说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只不过对于正确的比较方法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层次。以淘气和笑笑这两个被学生所喜爱的人物到街上玩,遇到盲人过马路,他们两人上前搀扶,从而引发出问题,他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让学生讨论,接着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三次体验比较高矮的机会,掀起本节课的高潮,通过学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