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经济激励机制优化策略毕业论文农村经济激励机制优化策略毕业论文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改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改变了农村经济的运行规则,对这种新的发展环境下农村经济变量关系的充分理解和认识,是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基本前提。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力系统,这种动力如何调动和利用以及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的激励机制的类型和完善程度。激励机制是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对激励机制或激励规则的规定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派生的,激励因素总是客观的、无所不在的对社会经济发展效率发生着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当我们改变了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改变了经济的运行规则后,也就改变了其激励系统。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之所以带来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本质上源于农村激励机制的重构,极大地刺激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扩大农村经济活动的积极性;80年代中后期农业发展放慢,后劲不足,很大程度是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农村激励机制缺乏应有的调整和完善,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变量关系新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果。这里我们强调激励机制与农村、农业发展的关系,并不意味激励机制不完善是我国农村和农业问题的唯一可以接受的解释,并不否认和排斥从其它角度所作出解释的合理性,它与其它角度的解释并非一定冲突而完全可能是相互补充的,但现有的农村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却是不容置疑。从对农村农业问题的已有思考来看,人们对此却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对于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将其主要归结为政府对农业扶持不够,对农民利益保护不力,认为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应该说这样认识农业问题是有一定道理的。过去农业长期上不去,要害就在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为了保证弱质性的农业稳定发展,无疑需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利益。然而,在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化的今天,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仅仅注重农民利益本身,单纯依靠政府加大农业保护力度,并不能实现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缺乏这样做的现实基础,还因为农业问题已不象改革初期,主要只是个价格问题。目前,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出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价格事实上构成国内价格运动的上限。同时,任何社会都不可能以少数人对多数人长期进行经济上成功的支持,在8亿农民3亿城市人口的格局下,要想真正做到对农业的保护,国家财力根本无法承受。另外,目前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利益差距很大,据有关资料,一般情况下,要实现务农与非农人均收人的大致均等,粮食价格至少要在现有价格上提高4倍,这事实上是无法做到的;而达不到这个“阂值”,即使农产品价格有了很大的提高,仍不能解决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问题,农民增收后并不会形成增加农业投人的经济动力。当然,这并不否认当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增加农民收人的必要。在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一时难以降下来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粮棉定购价格是维持农民收人预期,保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有效措施。但提高农产品价格只能是一种临时调节、延缓矛盾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利益问题,提价的作用往往被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更快上涨所抵消。出现比价复归有认识上的原因,有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如部门利益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经济原因。比价复归实际是由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所决定的,在城乡、农业74与非农业较量上农民总是最后处于下风,除了农民组织程度低、缺乏有力的利益代言人等因素外,本质的原因是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利益的现实要求缺乏合理的经济基础,政府不可能在利益矛盾调节中,长期偏离经济原则倾向于农民;即使能这样,过份注重农民利益的这种保护,结果会最终损害农民和农业的长期发展利益。农业比较利益低从根本上讲,是农业落后的结果,国民经济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业比较利益低的根本措施。不恰当地强调农业价格保护,将造成非农经济发展的不经济,使过多的资源向农业倾斜,影响国民经济整体增长,从而影响农业的长期发展利益。农业比较利益低与农业小规模经营方式有直接的关系,笼统强调保护农民利益,实际是对全体小农都进行保护,这只能是保护农业的落后。过分强调农业利益保护,会刺激农业高成本生产方式,阻碍和延误农业技术进步和科技投入分量,而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内劲增强的重要措施。农业发展的目标,应是农民能在市场上得到激励,农业成为盈利产业,这仅仅是从农民利益本身考虑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增加农业保护力度,仅仅靠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目标需要有一种使农民逐利行为与社会目标有机协调,使农民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使农业形成持久稳定发展动力的机制,即一种完善的农村发展激励机制才可能真正实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