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docx
上传人:猫巷****永安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docx

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1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活动准备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4、老师完整讲故事。四、自然结束。活动反思:纵观整个活动,在讲述要求上采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将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讲清楚大象救兔子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间的对话,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述,这种逐步添加的讲述,幼儿一般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讲述任务,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讲述的兴趣。第一、第二环节:我采用的是分解观察和预期结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制造悬念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三幅图没有同时出示,目的是给幼儿制造悬念,为幼儿大胆猜测小兔子是怎样脱离虎口的提供推理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在出示第一幅和第三幅图时,采用了遮挡图片部分内容的手段来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这个环节讲述的重点就是:把大象怎样救兔子这件事讲清楚。第三环节:我出示了对话框符号,采用了角色移位、师幼互动等方法帮助幼儿掌握角色之间的对话,理解着急、高兴、害怕的语气语调,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支持。这个环节的讲述重点是:丰富角色之间的对话,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第四环节:我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通过教师提问和放大镜的暗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的内容,分析角色的表情,运用描述性语言描述角色的外形,从而推断角色内心的想法,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信息。这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观察引导,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了有效支撑,化解了讲述的难点。第五环节:给故事取名字,其目的不仅仅是让讲述活动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能抓住讲述重点,培养幼儿的提炼和概括能力。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讲述出大象搭桥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锋利的”、“高高兴兴”、“慌慌张张”等。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大象搭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倾听。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2、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各一张。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1)出示表现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排列如下:图一小兔慌张的样子。图二老虎扑过来的样子。图三小兔高兴的样子。①出示图一,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②出示图三,提问: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兔子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是高高兴兴的,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