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训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文言文训练.doc

高一文言文训练.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A.从反面讽刺B.含蓄地嘲讽C.从正面说服D.委婉地规劝{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夫人之力不及此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晋,何厌之有?A.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相同。B.两个“微”字基本相同,两个“夫”字完全相同。C.两个“微”字完全相同,两个“夫”字也不同。D.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来B.近臣尽规,补察C.能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D.徐公来,孰视之,自不如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夫晋,何厌之有?(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忌不自信(7).赵氏求救于齐(8).陈胜者,阳城人也A.(1)(3)/(2)(4)/(5)(8)/(6)(7)B.(1)(4)/(2)(3)/(5)(7)/(6)(8)C.(1)(5)/(2)(6)/(3)(8)/(4)(7)D.(1)(8)/(2)(6)/(3)(5)/(4)(7)(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题目。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人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而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讎杭扔胱玉阌?隙:隔阂B.子胥专愎强谏,毁用事沮:通“诅”,诅咒C.王伐之而有大功卒:最终D.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忌,狠毒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辍谢,病不行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B.且嚭使人伺之子之言,吾亦疑之C.因曰:“子胥为人刚暴??”洎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胥其计谋不用于其身也,则师焉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一定把树种在我梓里(故乡)的坟上,使它可以成为一个标记。B.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只是希望吴国失败来证明自己计策高明罢了。C.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你称王之后,要把吴国分给我一部分,我却想也不敢想啊。D.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浮于江中。———于是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里,把它扔到江中。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吴国太宰嚭和伍子胥不和,为排除异己在吴王面前毁谤伍子胥,吴王听信谗言而大怒,杀了这一忠直老臣。B.伍子胥因自己的计谋屡屡不被吴王采纳而怏怏生怨,还将其子送到齐国以防不测。C.伍子胥是位忠直老臣,死前仍念念不忘国家,告诉门客,吴国将因太宰嚭反叛作乱而灭亡。D.伍子胥被害,不仅因太宰嚭的谗言,而且也因吴王也开始对他产生疑心,伍子胥死,吴国百姓在江边立“胥山“祠,表现出老百姓对伍子胥的同情和怀念。(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