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与规划学院“十一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十五”期间,我校成功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即将步入的“十一五”,学校又不失时机地提出进行全面内涵建设。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科教兴鲁战略,根据我校和我院“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特制定实验室“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实验室现状环境与规划学院(原地理系)成立于1988年,经过十七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1300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学院。其中实验室建设也初具规模,现有地质、地貌、绘图、土壤、地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学、气象气候9个实验分室,新建实验大楼使用面积约2800m2,目前实际使用面积约60%,为今后的充实和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实验室拥有的实验设备总值约260余万元,其中多为建系早期所购,近几年新添设备不多,因此,设备陈旧、落后、性能差、使用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随着近几年学生队伍规模的扩大,教学需求与实验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目前缺乏实验专职教师,现有兼职管理人员及实验指导教师15名,绝大部分拥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但人员相对流动性强、变动大,造成管理及教学水平的不稳定。尽管如此,学院领导和实验教师克服困难,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尤其是野外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其中实验教研成果“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环境的构建”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3等奖(2004.12);GIS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随着环境科学专业的设置,“十五”末,新上了环境科学实验室,实验教学已正常开课。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实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实验教学和技术研究必须重视,等等。二、“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为全面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质量及实验室使用效益,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优势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自然地理学是我院优势学科的重中之重,其实践教学除野外实习外,还需要较多的室内观测、模拟和实验,主要有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等实践活动。人文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为亟待培植的优势学科,其中城市规划设计和环境分析与监测是学生必须进行的实践环节。根据我院学科、专业设置和“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是:1、为突显优势学科,需加强已建教学实验室的更新和改造(1)地矿实验室该室已建设相对完善,基本能满足《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环境地质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但由于学生数量增加,教学实验所需标本的数量有待增加;另外还要补充少量暂缺品种、部分模型等。预计投入资金10万元。(2)地概实验室该室“十一五”期间除更换一批陈旧淘汰设备外,需配套新建天象馆一处,共需投入100万元。(3)土壤实验室该室在原有满足《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实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科学专业要求,新增加土壤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内容,形成专业共享实验室。需新增设备及改造投入50万元。(4)气象气候实验室该室原为学院建设水平较高的实验室,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但历经搬迁、拆卸,原有部分仪器已破损,无法配套安装;室外地理园(气象观测)尚未建成,大部分实验无法进行。初步规划在聊大东院中心即将开挖的人工湖周围,待今年购置仪器到位后,力争再建成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实验室,即可满足《气象气候学》、《应用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也可与农学院共享满足其《农业气象气候学》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丰富校园文化景观等。2、为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需加强新上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1)遥感实验室该室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实验室。其所需仪器更新快,价格昂贵。但目前该室硬件设施较为薄弱,许多仪器、教学软件缺乏,实验开出率较低,远远达不到本专业的教学要求。计划每年投入20万元购置急需仪器,以逐步满足教学需要。(2)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要保证《地理信息系统》、《vb语言》等多门专业课程实验需求及应用开发。但该室由于容量有限,学生数量较多,加之其它专业辅助教学和科研之需,开课率极高,已超负荷。规划现有设备今后主要用于非本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重新按高标准配备专业教学实验室,以保证该专业多门课程实验要求及应用开发和科研需求。进一步提升GIS实验室(校级重点)的建设标准和水平,使之达到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