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5年复旦大学·中外文学和文艺理论一、填空题20分(因为好多不会,比如说关于藏民族的文化著作什么的,实在措手不及的题目,劝诸位考复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朋友:知识面一定要特别特别的广,否则,只有傻眼的份儿!)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奥德赛》的基本内容2、《湘西散记》的写作特色3、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与其它的白话文学相比,其语言方面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是如何加强作品的表现力的?4、“公正的偏见”是西方哪位美学家的观点?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5、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莎士比亚?请用理论简要阐明理由6、请用类型说的理论来分析民间文学(口头文学)和作家文学(书面文学)是否与原始文学类型和发达文学类型的区分一致,简要的理论阐述(记不清楚是不是是这样问的了!大概就是这样吧)三、分析题每题16分,共32分1、分析下面的短诗《的》,通过对其语言运用和诗歌形式的理解来分析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切忌浮谈)的翻出来一件隔着浓雾的隔着……的隔着……的(忘记了隔着啥了:)隔着山隔着水隔着十万里路的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母亲亲手为孩子织的放在箱底,沾满着樟脑香的旧毛衣(这首诗只记了一个大概)2、是一段对话,提到了昆德拉,还有昆德拉一直用法语,而不是用母语写作的问题等等(我记得其中有一句“对于非母语作品,一直都会存在着难的理解点,这种情况会永远存在下去,不会因为你对这种外语的理解增加而减少)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请你用20世纪不同时期的的三部(篇)以“我”为叙述者或者是主要人物的作品来分析其中的“我”与社会的关联,以及这几个“我”之间的关联和他们各自的特征?2、在全球语境下,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之间是否存在着影响和对话关系呢?请说明理由200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比较文学专业试题中外文学:1、分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修辞特征。(10分)2、谈谈江西诗派在文学史上的意义。(20分)3、分析歌德《浮士德》悲剧中靡非斯特的形象及意义。(30分)4、谈谈东亚文学中“假名文学”、“谚文文学”、“字喃文学”的基本语文特征。(10分)5、分析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的主题。(30分)6、试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本土的复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举例分析(50分)中外文论:一、简述隐喻的诗学内涵(10分)二、简述尼采《悲剧的诞生》中“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关系。(20分)三、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是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日本作家,请简要阐述他们的文学意识的最基本的差异。(10分)四、标点并分析下文(30分)芜词庸响语意不贯而藉口寄托遥深关系重大名之诗史尊以诗教毋乃类国家不克自立而依借外力以存济乎尽舍诗中所言而别求诗外之物不屑眉睫之间而上穷碧落下及黄泉以冀弋获此可以考史可以说教然而非谈艺之当务也。(《管锥编》第一册“毛诗正义·狡童”,中华书局,1979年,)五、结合作品,解释何谓“全知视角”。(30分)六、从比较诗学的立场试论“诗言志”(50分)编辑www.tex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