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反思最近同一学科的老师来听我的课,我讲的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第二个窗口《高速山东-—乘法分配律》。可以说,对讲这个窗口,我准备很长时间了。之前,我反复看了整册书,大体了解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又看了整个单元的教师参考及每个窗口的教案,着重看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心里有了总体思路,就带着问题准备教案:让孩子理解什么,学到什么,课后的练习题训练孩子干什么,应该在什么时候做,在什么时候做哪一个等等。在安排本节课内容框架时,我也查找了网上其他老师相应的教案,思考、比较之后,借鉴她们的优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对最后形成的教案自己还基本满意。内容讲解大体遵循猜想设疑——举例验证——归纳总结这么一个学习过程,让孩子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上课前踌躇满志,但课后,我思来想去,发觉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一、一个想而未做的问题。书上所举的例子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是我发现网上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经过对比,我觉得书上的“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的说法是不严密的,因为两个数的和可以写在前面,也可以写在后面,还是网上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个说法更严密些。可是考虑到自己班的孩子归纳能力有限,以及本窗口其实是一种理性的概括,本身有难度,所以我不想节外生枝,还是采用数学课本上的“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的说法来讲解,也没有举“一个数去乘以两个数的和”这样的例子。不过我总觉得这种“退让”,其实是一个也对也不对的做法。但是有没有一个既能要孩子好理解又能按照更严密的说法来讲解的途径呢?这是当时没有追问、今后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二、过于强调结果,忽视过程。上课前,我把自己的教案在脑子里顺了很多遍,反复考虑了很多遍,也自认为已经把各个环节在脑子里设想得很完备,想象了孩子的回答我该怎么去引导,觉得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了。可是真正到了课堂上,我才发现,准备还是有疏漏。在让孩子通过算式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的时候,我还是太强调做题的结果,实际上,只要一计算,而计算又不出错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得出结果。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让孩子分析算式的结构和计算顺序,在于思考的过程: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而右边都是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者的积相加,最后结果两边算式相等。而我让学生去分析观察这个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有点力度不到,以至于让孩子用文字总结表述这个规律的时候,孩子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困难。三、未着重强调“死角”。在做练习的时候,有一道题,325乘以99加上325,可以写成325乘以(99+1),可以从乘法的意义上来讲为什么后面括号可以写成99+1,因为325乘以99就表示99个325相加,再加上一个325就是一百个325,325乘以(99+1)就是325乘以100,当然也可以如我说的,+325可以看成+325乘以1。这种解释可以讲通问题,但是我没有着重强调这里+325乘以“1”的“1”往往省略不写,以此引起同学们足够的注意,并能真正明白问题的关键。课后一直为少了这一句话而惴惴不安,这也算是一个细节疏忽了。今后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问题的关键处点透。四、板书的设计还有待于完善。备课的时候,关于板书我是很费了一番心思的,但是在黑板上写的时候还是有点靠下了,以至于举的例子顺着写不下来了,一道题的完整过程没写在一块,最后几个式子拐到另一个地方去了,显得板书不整齐,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同学们观察和思考的效果。还有就是字写的太快,有点太草了,孩子得需要辨认后才能进行总结和梳理,这也是应该避免的问题。由于经历的少,在有老师听课时也多少有些紧张,再就是备课、备学生时考虑还是欠周全,这堂课,我自己并不太满意,一下课,以上总结的这几处不足率先挤满了我的脑子,明白改正这些不足之后,我想这堂课无疑对自己是一个提高,更是一种收获。听课制度的意义就在于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听课——找缺点——提高——再听课——再找缺点——再提高。多经历这样的过程,就能在讲课过程中有的放矢,怎么备课,怎么挖掘教材,每节课的重点在哪,孩子对哪些问题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孩子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哪些地方等等,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练习,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细节,也才能培养灵活应变课堂变化的能力。今后我需要做的就是多听课,多学习,多讲课,多反思,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为自己的成长多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