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教案9(公开课).docx
上传人:东耀****哥哥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教案9(公开课).docx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教案9(公开课).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教案9(公开课)[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重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方法]探教师串讲、学生研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题目解说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斥秦的过失.过,名词用作动词,指出……的过失.论,是一种文体.“过秦论”,就是指斥秦的过失的论文.3、写作背景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5、资料链接过秦论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至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后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施行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在秦面临危亡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合纵连横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各自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诸侯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的诸侯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的诸侯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的诸侯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诸侯国,共同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多个弱的诸侯国抵抗一个强的诸侯国,以防止被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的诸侯国以作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的诸侯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张土地的目的.当时著名的纵横家有苏秦、张仪、公孙衍等人.秦国发展及主要君主简介秦国君主,嬴姓赵氏.秦国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到秦襄公正式成为周朝诸侯,经历5代君主;再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秦襄公因率兵救周、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岐以西之地,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秦穆公(前659--前621在位)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国,开疆拓土千余里,奠定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前361---前338在位)任用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一前221年十年间灭六国,建立秦朝.课文中的“惠文、武、昭襄”,是指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三、整体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崤函(xiáo)膏腴(yú)窥视(kui)宁越(nìng)陈轸(zhěn孙膑(bìn)带佗(tuó)倪良(ní)召滑(shào)翟景(zhái)乐毅(yuè)逡巡(xún)遗镞(zú)漂橹(lǔ)鞭笞(chi)藩篱(fān)黔首(qián)隳名城(huī)销锋镝(dí)瓮牖(yǒu)甿隶(méng)蹑足(niè)行伍(háng)阡陌(qiān)谪戍(z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