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程标准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读图6,完成20-22题。20.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由大变小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乙→丙→甲21.洞庭湖面积减少导致其作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中最不可能的是A.生物多样性受损B.提供的农副产品减少C.航运能力下降D.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活动(课前):1、湿地的定义:滩涂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3、我国湿地分布状况水稻田4、湿地的作用(根据教材自主完成)5.湿地资源的利用——以洞庭湖区为例洞庭湖(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2)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3)河湖:河湖密布,水产养殖发达。中华鲟(1)产出功能:(2)调节功能:(3)生态功能:(4)降解功能:(5)其他功能:洞庭湖功能重估结果显示:“鱼米之乡”将让位于生态调蓄学生活动:1)、根据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情况,分析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危害?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为因素类型2.湿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洞庭湖从曾经的“萎缩”到如今的“变大”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读图6,完成20-22题。20.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由大变小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乙→丙→甲21.洞庭湖面积减少导致其作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中最不可能的是A.生物多样性受损B.提供的农副产品减少C.航运能力下降D.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强完成“课堂学案”中【强化训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