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课前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图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他们什么特点。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4、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反复进行。三、感知大意。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②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③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④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⑤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读出感情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a.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b.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二、交流感受,明白道理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三、续编故事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封信。板书设计27陶罐和铁罐谦虚傲慢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头饰、陶罐和铁罐。【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陶罐)──板书:陶罐仔细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也可以上来摸一摸。(找同学说说)同学们再看看,这是什么?(铁罐)──板书:铁罐仔细再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呢?(找同学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听?(想)揭示课题: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罐和铁罐(板书27、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听课文的录音磁带)2、大家说故事好不好听啊?(好听)既然这么好听大家还不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要多读几遍。B、大家说故事好不好听啊?(好听)想不想自己读读?(想)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07页读读这个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要多读几遍。3、识记生字:⑴同桌合作记生字: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做得非常好,他一边用手指着课文后的生字一边认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同桌之间这样做一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