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天地一》教学设计《语文天地一》教学设计(合集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天地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天地一》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从旧字中发现形声字的特点。2、掌握、运用并积累成语。3、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4、阅读短文,学会养成好习惯。5、学改错别字。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填、说积累字、词。2、通过读认识并运用逗号和句号,从读短文中认识到坏习惯带来的不便,逐步养成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比、填、说、读发现语文知识的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它。2、在读、议、改中养成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选词、说词、填空。2、逗号和句号的运用。3、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在比、读中发现组字的方法并进行学习。2、填、选词并选一个造句。3、能恰当地填上形容词。教学重、难点:、选词、说词、填空。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会发现1、教师卡片出示:功——工胆——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两个字的一边表音,一边表意。2、再出示一例由学生发现。3、用小黑板全部出示后,读一读。二、填词并造句1、出示一个例子:一声不响让显示齐读并说说它的意思2、仿例写几个词语,如:一动不动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文不值一毛不拔……3、读词并记住几个。4、选一个造句一声不响——小明一声不响地坐在座位上。同学们,一个完整的句子应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三、说词填空1、出示例子“认真地背诵”齐读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填词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应注意所填的词要恰当。2、仿照例子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汇报,互相订正四、布置作业完成第五页的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2、阅读短文,议一议怎样改掉坏习惯。教学重、难点:1、逗号和句号的运用。2、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学习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1、出示“,。”让学生辨别。2、幻灯出示句子,要求填上“,”和“。”(1)过了一阵()来了一只小猴()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2)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互相订正4、讨论一下,怎样用逗号和句号?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5、师生总结:该用句号的地方,可以想以下问题:(1)这个句子的意思完了没有,完了用上“。”(2)这个句子的下一句的底一个词是否含有名称,如猴、他、我等,有前一句则可以画上“。”二、阅读短文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2、默读短文,思考:林卡是怎样上学去的?3、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4、师生总结:上学去的林卡因为找东西迟到了,他对自己说:“不成,这样不成!”5、说一说,你是怎样上学去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6、全班齐读短文7、说一说你以后打算怎样做?三、布置作业1、想想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2、写写你的一个学习习惯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看图,议一议怎样改掉坏习惯。2、学改错别字教学重、难点:改错别字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改掉坏习惯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林卡的习惯好吗?不好的习惯应怎样对待?怎样改掉?2、教师出示挂图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改掉坏习惯?3、说说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4、你准备怎样改掉坏习惯?5、判断,下面哪些是好习惯(幻灯出示)上学迟到()认真做操()耐心解题()上课讲话()高声念书()二、学改错别字我们不但要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而且也要在学习养成好习惯。1、说说你的一个学习习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2、我们的好朋友冬冬也有一个学习习惯。今天,她要介绍给我们。教师出示挂图,并且读读冬冬的话。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字了,有时难免会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你们愿意学学冬冬的学习习惯吗?三、改错别字1、小东在一次穿错了鞋。()→()2、水面上飘来一条方巾。()→()3、先生讲得很子细,大家听得很人真。()→()()→()四、填表格请大家打开书,看第七页的表格,填一填五、布置作业1、完成表格。2、找出自己作业本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语文天地一》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比较几组基本字和合体字。2、积累“一、、、不、、、”的词语3、学习逗号和句号。4、积累描写动词的词语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学法指导: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使他们真正获得声旁表声的“感性认识”,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