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之二.docx
上传人:一条****涛k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之二.docx

202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之二.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之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放幻灯1、2〕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照片中的眼睛吗?〔充满幸福、欢乐〕2、〔放幻灯:大眼睛〕你怎样来形容这张照片中的眼睛?〔学生谈想法或体会:明亮的、专注的、水汪汪的、渴望的、忧郁的〕3、确实,这是不寻常的照片,作者看到这张照片也想到了很多,让我们来读课文。〔由眼睛导入,可紧扣本单元主题,也可形成强烈地比照,让学生从情感上首先体会两种眼神的不同,在心中留下一个疑问。〕二、理解体会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看到这张照片后想到了什麽?〔1〕学生自由读课文。〔2〕作者怎么想的,谁来朗读第一段?〔学生朗读〕〔3〕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谈体会〕〔4〕想到这些,你是一种什么心情?你能读出来吗?〔学生个别朗读,配乐朗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这样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会让自己产生什么联想,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到达共鸣,同时在此指导学生朗读。〕2、这样一张照片,为什么能让我们、让作者这样感动,由此联想到这么多呢?让我们从第一段中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来历和背景吧!〔1〕默读第一段。〔2〕谁来用最简洁的话说一说照片的来历?〔学生说。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出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3〕大眼睛是在什麽情况下上学的?〔4〕你还知道哪些失学儿童的故事?讲一讲。〔学生交流〕〔5〕老师这里也有几张照片,请大家看大屏幕。〔放幻灯:贫困儿童照片〕〔6〕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在此处,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照片的背景,对背景知识的批注和补充,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使课后金钥匙的要求得以表达。同时,这些令人为之感动的、真实的照片和老师所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了解了那些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和条件,使他们从心底同情这些孩子们。〕3、这些贫困儿童的境况和大眼睛一样,让人同情,让人感动,他们对读书的渴望和大眼睛一样的强烈。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许许多多濒临失学的贫困儿童都有的,这双大眼睛,好似在看着你,看着我大家一起来读第5、6自然段。〔1〕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2〕社会上的单位、团体、个人给予这些孩子无私帮助和关心。请大家看这些我们并不陌生的镜头。〔放幻灯〕〔学生和那些失学的孩子们感受了同样的关爱和温暖,感受爱心的可贵。〕4、大眼睛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爱心,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让我们来看一看希望工程开展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吧!〔1〕请大家自由读第6自然段,画出文中的数字。〔2〕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说〕〔在这里,通过前面的体会和理解,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些数据的含义。但要将文章的主题和精神在这里得到总结和升华,需要学生通过相互补充来完成。〕三、拓展升华1、直到今天,希望工程仍在继续,人们的爱心还在延续,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1〕学生同桌交流。〔2〕汇报。2、小结:今天,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许多这样的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同时社会上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们,在人们的关心下,孩子们又获得了希望,让我们也参加其中,共同关注这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四、我来试一试:1、搜集希望工程的有关资料;2、摘录有关描写眼睛的词、句、段;3、观察你父母或同学的眼睛,抓住特点描写一段。〔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完成〕〔通过拓展和升华,让学生了解希望工程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了解希望工程的宗旨和意义,感受爱心的可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小练笔。教学重难点:完成小练笔。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眼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怎样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对希望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吗?〔学生谈〕3、师生配合,随音乐读文。二、课堂延伸眼睛,自古以来都是诗文作者赞美的对象。古今中外,有许多描写眼睛的诗词、画作、歌曲、乐曲,你都知道哪些?〔最好能够展示作品。〕三、小练笔:观察周围熟悉的同学的眼睛,以眼睛为专题写一段话。板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渴望忧郁大眼睛读书明亮课后反思:当我们把书翻到这一页时,我们首先会去关注课文中的这幅插图大眼睛。看到这张照片时,会想去解读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眼神中包含着什么,然后才想知道它的来历及其它的情况。本着这样的想法去设计了教学,并准备了许多的图片和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升华;同时,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从学生的反映和课堂的效果来看,结果是很好的。首先,直观的图片导入、音乐的渲染、深情地朗读,让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