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孩子说不.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请允许孩子说不.doc

请允许孩子说不.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没有读懂学生之前——参加班主任培训有感一年级三班王萍如今,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课改中的重要指标,然而我们大多数的班主任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却总是疏于研究学生,因此导致很多的管理行为影响孩子内心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在没有读懂孩子之前一定要做到◆请允许学说“不”作为班主任,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这是老师说的,没错!”“老师不让我们跑,老师不让我们打闹。”“老师说了,不能……”于是老师成了圣人,成了权威,就连部分家长在孩子入学后迅速站到了班主任这边。于是惟命是从、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勇于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特征。每当看到孩子们眼中流露出来的诚惶诚恐的眼神,我都觉得难过。于是,在我的班里,允许孩子说“不”。制定班级好习惯条例,如果你认为老师定的不合理,请说“不”;在行为管理中,如果你觉得老师的管理行为有偏颇,可以说“不”;于是精彩的管理案例总是给我带来欣慰。去年,刚接手一年级,刘雅男(我班另一位男生)根本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他抬腿就跑,提胳膊就打,他感觉真好玩,好几个家长告他的状认为他行为异常,几次训斥和与家长交流都收效甚微。孩子的无意识过错行为导致班级考核分极低,这样下去对班级对孩子极为不利。于是我启动孩子说“不”的感官让他自己选择,激发他内心的心理需求。我反问:“我开除你,行不行”“不行”,脸上有点难看;“我打你行不行?”“不行!”,斩钉截铁;“把你带到校长室和校长面对面,行不行?”“这方法也不好!”,好几个“不”出来了,我认为火候已到:“那你说个好办法!”“找个小朋友管我!”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找了一个小朋友提醒他,结果效果很不错。本学期,我们班一名叫李一辰的小男孩被执勤的大姐姐扣了分,我在调查扣分原因中得知是高年级一位男生将我班的李一辰推至一边,属于超队行为,我在沉思该怎样处理的过程中,刘雅男说话了:“老师,这是不合理的,你应该去找找!”“我怎么找?我又没看见具体的情况!”我一脸无奈装。“我去吧”还没等到我反应过来,他已经走了。后来确实是象李一辰所言,扣分解除。正是我在管理刘雅男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他,让他尽可能否定老师的想法,才有了他自己的选择,有了后来的“大男子汉气概”。有时候允许孩子说“不”不失是一种智慧。去年临近期末考试时,我想用一节活动课上数学,进到教室里,我想先和孩子们商量一下,结果一个叫田明轩的小男生说“不想上数学愿意画画”,我尊重了他,后来他竟给我画了一幅非常好的画。原来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多么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后劲”生一直以来,我认为行为和学习较落后的学生都是“后劲生”,他们是一个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被老师看作“不可救药”的牛顿,被老师因行为过度放纵开除过的普京等,很多名人的杰出才能无不宣示着“过早打标签”的错误性。虽然中国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古话,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静态看人的观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预测其在未来事业中的成就。“大器晚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确切的反映了这样一种动态发展的成长过程。发展意味着变化。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一天,刚走进教室,班长就马上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叶天宇又打架了。”怎么又是他惹事。当时我很生气,就命令班长把叶天宇叫回来。看到叶天宇,就冲他喊道:“你怎么回事,一天不打架手痒?”叶天宇听了我的话,泪水夺眶而出,我当作没看见,让他给我一个打架的理由,并命令他以后下课就待在教室里,省的惹事。叶天宇是我们班有名的学生,几乎每天上课都会发现他的各种问题。每次批评他,他都特别有理由,总是把原因归结到别人的身上。就比如每天的出出进进,每次都把后一排的桌子撞歪,桌子的主人说他,他会特不承认地说:“我没有,不是我干的。”几次打架批评他,他都会说:“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以后一定注意自己的行为。”他认真的、诚恳的态度使我每次都原谅了他。可是怎么能一转脸就忘了呢?简直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我怎么能不生气?看着面前的这个学生泪流满面,我的心一软,叹口气说:“说吧,你这又是为什么打架啊?"他哭着向我说明了原因。原来,班里的一个男生在下课的时候欺负一个女生,他看不顺眼才动手打了那个男生。原来,他这是见义勇为呢,只是处理的方式不对。看着叶天宇,我心里顿时有一些后悔,但这后悔之中又有一丝欣慰。后悔的是我一开始对待叶天宇的态度:简单粗暴。欣慰的是通过这件事,我对叶天宇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他外表是个行为不羁、时常淘气惹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是善良的。随后的一段时间,叶天宇打架的次数少了,他已经在学着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着如何调解学生之间的以大欺小,见义勇为时不再是拳头相向。从叶天宇的进步中,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