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说明一、指导思想体现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扬交大办学传统。充分发挥“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色。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打好知识、能力、素质的扎实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和从事研究开发的实践能力。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素质的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的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三、基本要求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电子技术及医学的基础,掌握宽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宽广而深远的科技视野、强烈的求知欲望、事业心和创新意识。能力方面: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劳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素质方面:在一切教育环节中,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学制与学位本科四-六年,获工学学士。基地班四-六年,本硕连读获工学硕士。五、课程体系结构本专业培养计划课程安排总学分为150.5+(18),其中课内150.5学分,课外18学分,由以下四类课程模块组成:1、公共基础课:60+(1.5)学分,占39.9%;2、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课:21+(6)学分,占14.0%;3、学科基础课:51.5+(6)学分,占34.2%;4、专业前沿及特色课:18+(4.5)学分,占12.0%;实践环节包括军训(2周,4学分)教学实习(3学分,54学时)、科研实习(3学分,54学时)、两个课程设计(4.5学分,81学时*2)、专业实习(4.5学分,3周)、PRP及PEP项目、毕业设计(24学分,24周)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本专业是理工与生物医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其知识结构表现铰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主干课由四类课程组成:1、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课程;2、计算机类课程;3、信息科学;4、医用电子工程。主干课程有:解剖与生理、生物化学、微机原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原理、波动原理、生命系统建模等。七、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上机及专业外语等教学安排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充分利用与本校附属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科研教学合作基地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基地作用,为各项教学环节建立了良好的实施基础。本专业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硬件设计调试能力的培养。有10门课程都配有实验。此外还有两个课程设计(各2周),加强学生硬件动手能力训练。实验课内学分为16学分(不含毕业设计),占总学时的11%。第三学年暑假安排专业实习(4.5学分);到医院直接接触临床医学工程,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设备发展现状和前景,写出总结,最后评分。第七学期分别安排两个大型课程设计,各2周(4.5学分*2)着力培养学生的解决工程实践中的软件与硬件设计调试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通过指定的软件硬件设计实测考核与面试,才能取得指导教师的评分。第六学期安排科研实习(18学时),学习与研究大型数据库的理论及在C/S系统和B/S系统中的应用开发。第七学期安排科研实习(36学时),学习和研究DSP系统的理论及设计开发技术。第七和第八学期安排毕业设计(论文)24周(24学分)。结合科研与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锻炼提高,全面考核,答辩评分。本专业特别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除7门计算机类课程外,还有6门以上课程有上机训练。此外,还有在课程设计(4周)和毕业设计(24周)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上机时数多达380—600学时。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逐步做到主要专业课程结合外文原版教材教学,若干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至少有两门用双语讲授。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结合文献阅读,专题综述,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单独考核。课外实践活动安排与要求科研实践(1-2学分)是培养学生科研开发能力,进行创新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第六、七学期内,必须参加一项科研项目或专题调研(PRP或PEP),完成后须写出总结报告或小论文,进行交流。由指导教师写出简评给出建议分,专业评分小组评定最后分数。八、毕业规定本科生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取得规定的总学分149学分。九、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进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