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教学设计(热门56篇)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6篇《古诗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古诗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篇1:《古诗》教学设计人教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径、斜、赠”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盖”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2、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山行》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诗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从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等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古诗的意思。)7、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三、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第二课时:学习《赠刘景文》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荷、菊、橙、橘)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六、课外延伸。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第三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