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岭地震崩塌地自然与人工植群复育之比较研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草岭地震崩塌地自然与人工植群复育之比较研究.ppt

草岭地震崩塌地自然与人工植群复育之比较研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從921大地震之後,約1,260,000,000M3的土石滑落清水溪河谷,長達5Km的崩塌土石截斷原有的溪流,形成天然的堰塞湖,即「新草嶺潭」。崩塌地的立地條件極不穩定,除地勢陡峭;崩塌地上的沖刷土層深度大部分都小於50cm,不只缺乏養分,亦很少有土壤可供植物定根,再加上崩塌地基面仍處在滑動中,對於復原造林而言,為困難度相當高的瘠劣生育地,因此山崩的防治裡首重坡面的穩定及植生綠化的導入,以加速恢復森林植生,期使迅速達到坡面安定、抑制土砂的沖蝕及下移。人力所能處理的,政府已經有在進行復育規畫,而人力所未及的崩塌地,已由先驅植物進入,發展族群,已呈現動態之演替。在崩塌地,造林方法與造林樹種的選擇,可以提升崩塌地復育時效與成功的機率。本研究希望藉由基礎面之調查,應用植群分析模式,針對崩塌地區的自然環境、植物種類、植物社會、育林技術的導入等加以探討;並且蒐集歷年來施行之人工復育技術種類、樹種、經費等資料,評估其效益,並與自然復育作比較,了解兩者之間的同質性與異質性,作為生態復育管理之參考。選取較平緩且已有自然植生植入的崩塌跡地,樣區設置於:1.靠近清水溪,屬於「沖蝕區」的斷面,海拔高約600m處,設立自然復育樣區。2.在堀坔山東嶺之西南面的崩積區,海拔高約800m處,以人工乾砌石後,再施行人工復育造林之區域,設立人工復育樣區。本研究區域於自然復育區設置A、B二個樣區,及人工復育區C、D二個樣區,樣區面積分別為20m×20m為一單元,其內再各設16個5m×5m的連結小樣區。本研究以四種主要型式分類如下:(1)喬木植物(phanerophytes):樹高在2-30m之樹木。(2)灌木植物(nanophanerophytes):樹高在0.25-2m之木本植物。(3)草本植物(hemicryptophytes)(4)藤本植物(cryptophytes):生存位於攀援狀之莖的先端,木質藤本屬之。以上所述之生活型,是以種子植物進行分析。蕨類植物Raunkiaer(1934)則另提出蕨類商數(Pteridophyte-Quotient,Ptph-Q)之計算,以顯示蕨類與種子植物之比例。根據蕨類商數之計算結果,可據以推判生育地土壤水分賦存狀態,進而說明氣候的乾濕現象與有無明顯之乾季。蕨類商數係以調查所得之植物名錄,依下列公式計算:Ptph-Q=B×(25/A)式中:B為蕨類植物種數A為種子植物種數研究植物社會之特徵,需對植物加以定量,其目的是尋求各種植物在社會中之重要性,或數量之百分比,以確定在某種環境下之優勢度,找出優勢樹種。因此,通常採用植物社會介質來加以指示出控制植物社會環境的優勢種。研究調查之資料加以整理後,分喬木層及地被層,計算各樹種在樣區之密度、頻度及優勢度,喬木層之重要值為相對密度(relativedensity,RD)及相對優勢度(relativedominance,RDo)之總和;地被層之重要值為相對頻度和相對優勢度之總和,以重要值指數(ImportantValueIndex,IVI)表示,此指數區分出優勢的先後順序,各物種重要值指數總和之值為200%。頻度(Frequency)=某種植物出現之樣區數/所調查之總樣區數密度(Density)=某種植物株數之總和/所調查之總樣區面積喬木層優勢度(ODo,%)=(某種植物之地徑平方和/所調查之總樣區面積)*100地被層優勢度(UDo,%)=(某種植物覆蓋面積/所調查之總樣區面積)*100相對頻度(RF,%)=(所有植物頻度之總和/某種植物之頻度)*100相對密度(RD,%)=(所有植物密度之總和/某種植物之密度)*100喬木層相對優勢度(ORDo,%)=(某種植物之優勢度/所有植物優勢度之總和)*100地被層相對優勢度(URDo,%)=(某種植物之優勢度/所有植物優勢度之總和)*100喬木層IVI=(ORD)%+(ORDo)%=200地被層IVI=(URF)%+(URDo)%=200在一樹木族群中,各種年齡或齡級與出現株數之分布關係,稱為族群結構(populationstructure),通常以齡級與各齡級出現之密度,標示於座標圖中,以曲線表示其年齡分布,可稱為齡級分布圖。此圖可用於表示族群動態(populationdynamic),預測該族群過去與未來之消長情形,亦可指示其天然更新之狀態,故為森林演替研究方法之一。然而樹木之年齡,可依年輪而計算之,但較麻煩,有時可用胸高直徑表示齡級,直徑級可大約顯示不同之齡級,而徑級結構有時比齡級結構對植群的動態,更具有指標作用。生物歧異度(biologicaldiversity)為自然資源保育之重點,多樣化的生物種類代表可利用資源的多寡。歧異度是一地區物種的數量化指標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