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淡行为参与在《卫生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在传统的《卫生与健康》课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为主、挂图、录像、绘画等常规的教学方法,即便加入一些多媒体的元素,仍然会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现象。在《卫生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引入并加强学生的行为参与,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真实地展示教学案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弥补了传统《卫生与健康》课教学的枯燥与乏味,给《卫生与健康》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行为参与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小学生因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又特别活跃好动,同时有很强的表现自我的欲望,因此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立足于此,而传统的单纯讲授理论、文绉绉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远远满足不了小学生们的。《卫生与健康》这个课程与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创设合理的情境,联系生活的实际,现身说法,使讲、学、练相结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参与下教学以它丰富有表现形式直观新颖、形象立体,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的内容,加上学生们的自我参与和操作实践,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学习的有用性、实用性,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保护视力》时,让一些患上近视的同学说说近视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近视,请同学示范一些正确的用眼行为等。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当讲授到近视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和用眼卫生时学生的兴趣更浓、印象更深。同学们正确的示范让教学内容不仅仅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更形象地、直接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让学生从课堂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运用行为参与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行为参与的教学不仅一改枯燥的教学氛围,还使得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转化。行为参与的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力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讲述《小创伤的处理》这一课时,在讲述完正确的处理方法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上前示范,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与纠正,接着请同学们分组比赛,共同参与到课堂中。又如教授《如何刷牙》一课时,可让学生们拿起笔当“道具",示范刷牙的动作,再集体讨论和评议刷牙的正确方法。由此,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参与,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又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始终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三、行为参与教学的拓展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只停留在教室和上课时间,而行为参与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弥补之方面的弊端。《卫生与健康》课的一些课程主要是想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堂上的学习只是让学生意识到该怎么做,但真真正正做起来更多是在课后。因此行为参与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延续与拓展,可以深化教学的程度,增加学习的时间,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让学生们课后相互监督,是否有按课程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卫生习惯融入宿舍管理条例中,细化个人卫生习惯的项目,并配以一定的奖惩制度;在与学生一起就餐时,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细嚼慢咽,还可以提问学生吃饭细嚼慢咽的好处等。四、行为参与教学的注意点行为参与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还需要配合一些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交流,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情感交流。教学讲究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是对于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完全适用的,行为参与的引入本身是需要注意几点的。第一,不能只顾热闹,忘了本质。行为参与的引入,本身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服务的。行为参与模式走进课堂后,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掘一个度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热闹的现场,热闹过后,反而忘记了学习的本质,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也有学生往往会趁着热闹的教学现场做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如果这样的话,行为参与的引入只会适得其反,课堂从教学过程变成一场有趣的甚至是喧闹的游戏或表演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合理地掌握好行为参与的度与量的关系,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材施教,适当使用行为参与教学。低年级学生(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下)掌握的文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