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斜抛运动(中、普).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斜抛运动(中、普).doc

1.5斜抛运动(中、普).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5斜抛运动(上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课时)【课堂探究】一、什么叫做斜抛运动?1.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__________抛出去,物体仅在_________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斜抛运动.2.斜抛运动的特点:v0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a=________.3.斜抛运动的性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二、斜抛运动的分解斜抛运动可以分解为________方向和________方向上的两个分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做_______________运动,其速度为v0x=________,竖直方向上仅受重力作用,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0y=________.三、探究斜抛运动的规律1、怎样确定斜抛运动的速度?速度规律:水平分速度:竖直分速度:时刻斜抛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设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则2、怎样确定斜抛运动的位移?位移规律: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时间内合位移的大小:设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四、斜抛运动的射高和射程(1)射高:在斜抛运动中,从抛出点的水平面到物体运动轨迹__________的高度叫做射高.(2)射程:在斜抛运动中,物体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水平距离叫做射程.(3)斜抛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射高、射程的表达式分别为T=________,Y=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五、弹道曲线解理:斜抛运动的物体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只受重力,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时此物体运动的轨迹就是弹道曲线.练习:课本23页第2、3、4题班别: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课后作业】1.关于斜抛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斜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B.斜抛运动中物体经过最高点时速度为零C.斜抛运动中物体经过最高点时速度最小D.斜抛运动中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2.关于斜抛运动中的射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越大,射程越大B.抛射角越大,射程越小C.初速度一定时,抛射角越大,射程越小D.抛射角一定时,初速度越大,射程越大3.从地面上斜抛一物体,其初速度为v0,抛射角为θ.(1)求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Y(射高)=;(2)求物体落地点的水平距离X(射程)=;(3)抛射角θ=时,射程最大?第一章复习第1课时(上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课时)【经验交流】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先清楚研究对象,然后确定物体的实际运动(即合运动)方向;分运动可以从效果角度考虑,有时候此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就是它的分运动.习题:课本25页第1、2、26页10题2.竖直上抛运动:时间和速度具有对称性,这个性质往往是解题的关键.采用整体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必须明确规定正方向(一般选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选定正方向后就应处理好加速度a和位移s正负号;(2).若只给出速度的大小,则此速度可能是上升时的速度也可能是下降时的速度;(3).若只说明离抛出点的距离,则此位置可能在抛出点的上方也可能在抛出点的下方;习题:课体13页第2题,课体25页第3、4题3.平抛运动:高考必考的内容.请不要死记公式,记住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是什么运动规律便可用勾股定理推导出合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切勿直接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习题:课体25页第5、6、7、8题4.斜抛运动:近几年高考中不要求掌握,但单元测试卷还是有的.它的学习思路和解决平抛运动是一样的,但应清楚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然后利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推导即可.习题:课体25页第9题第一章复习第2课时(上课时间:第_____周第___课时)评讲课体26页第11、12、13题补充:优化24页例2、例3、例4例2是一种类平抛运动.什么是类平抛运动?若初速度和合外力一开始就是相互垂直且合外力是一个恒力,则这类运动叫类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解法和平抛运动一样,公式是相似的,只是加速度不再是g而用a表示,所以必须通过受力分析找出合外力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