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理科(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5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理科(第二课时).doc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理科(第二课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地理预习学案(文科)时间:2012-9-5第二课时我国的区域差异【学习目标】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内的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自主学习】我国自然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的地域差异。自然区域可以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阿尔金山、和横断山为边界。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北起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线,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地貌单元(地形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在梅拔l000m以下,东部大部分在海拔500m以下,平原多而广阔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海拔1000m左右的高原、3000m上的山脉、250~500m的内陆盆地交错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000m以上,分布有海拔7000~8000m以上的山峰,主要为山系、高原气候湿润、半湿润三类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普遍,冬季大部分。风向、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变化和更替,雨季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大于400m大陆性突出,气候。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东部400mm左右,西部减少到100mm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天气气候,气候高寒。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范围广,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植被以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草甸灌丛。除高原南部边缘谷地外,森林很少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淋溶作用强主要是在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水文河流为河,大河多在本区东流人海。湖泊为湖。地表水以为主要补给来源大部分为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补给。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大部分为区,冰雪广布,高原边缘是许多江河上游。湖泊众多,多为湖生物种类繁多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面积比45%30%25%人口比95%4%l%人类活动人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地方天然植物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地区人类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地区广泛、深刻。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水灌溉处形成绿洲农业,草原为牧场,绿洲农业和草原牧业需合理发展人类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完整。低温、空气稀薄、地形崎岖、土层粗瘠、风大、水少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限制较大,以为主,少数地区可发展林业和农业工业工业发达、部门齐全工业欠发达,多能源和原料工业部门工业水平低城市多、密、大少、稀、小最少、最稀【基础自测】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2.有关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及我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的叙述,正确的是()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兰州—昆明—西藏东南部,它是西北干早半干早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B.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线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是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C.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从东北的大兴安岭起,斜向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它是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早半干早区分界线D.16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西段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3.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柴达木盆地D.东北平原4.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的差异B.水分条件的差异C.垂直高度的差异D.非地带性差异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