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pdf

浅谈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突破书本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动探究,掌握知识,同时发展多样能力,提升学业质量水准。同时,新课标提出了议题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其中,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议题作为中心,依托教学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突出多元评价,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文章探究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提质增效。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法;教学策略;一、多元分析,精心选择议题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精选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第一步。议题式教学法的内涵表明选择议题离不开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核心素养。因此,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法时,教师要先以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核心素养为切入点,进行多元分析,把握其契合点,由此精选议题,夯实课堂教学基础。以“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为例。该课由“组织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等内容构成,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法律法规。这节课对应新课标“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以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这两大维度的核心素养为主。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学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等知识。此外,不少学生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借助影视节目、新闻等建构了一定的政治认知,了解了一些时事知识。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缺少对国家机关运行、宪法等的认知。由此可见,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学生必须认知的内容,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支撑。因此,教师将这节课的总议题定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使学生认知总议题,教师还可设定一系列子议题,如“国家机关的运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等。之后,教师依据总议题和子议题,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二、紧扣议题,组织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议题引出议题是议题式课堂教学的起点。情境是学生探究议题的依托。所谓的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使用适宜的方式搭建的场景,具有生活性、问题性等特点。在有效的情境作用下,学生会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出议题,调动学生兴趣,夯实课堂探究基础。(二)多种方法,探究议题探究议题是议题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解决问题、建构认知、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应用多种方法,组织多样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议题。1.辩论——合作探究议题道理越辩越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人生道理。辩论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方式之一。在进行辩论时,学生会发挥自主性,提出个性观点,由此碰撞出思维火花,通过深入辨析,强化认知,掌握人生道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紧扣议题,组织辩论活动,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议题。2.提问——自主探究议题自主探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有很多,提问是其中之一。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思维积极性的支撑下,学生会深入思索,逐步解决问题,建构良好认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紧扣议题,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提问,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以“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为例。“角色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本节课的议题之一。围绕此议题,教师提出问题:“当你在劳动时,你扮演着什么角色?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你在学习时,你扮演着什么角色?承担着什么责任?当你在超市购物时,你扮演着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回顾生活经历,在脑海中描绘相关场景,就此确定不同场景中的角色与责任并踊跃作答。如,有的学生说:“在劳动时,我扮演劳动者这一角色,承担劳动责任。”立足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继续提问:“在不同的场景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相同的吗?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吗?”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自主对比,发现当所处的场景不同时,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基于此,教师进行总结:“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同时,教师追问:“在现实生活中,你扮演着什么角色?承担着什么责任?”此时,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联想不同的角色与责任。如:“学生角色应承担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的责任;子女角色应承担关心、孝敬父母的责任;社区成员角色应承担维护社区安定和谐的责任。”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并提问:“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角色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一些学生回顾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结合具体场景中的角色和责任,想到“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