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pdf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2-04-07T05:17:29.832Z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2期作者:沈翠荣[导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沈翠荣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学工作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表演舞台。互动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可以有效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局面。本文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详细论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切实有效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质。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有很多较为抽象的知识点,难以深刻理解和体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初中阶段是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善于运用互动式教学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应用可行性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互动式教学模式契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摆正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助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实现行为、情感、认知多层互动,三是获得有价值的教学反馈。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教师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讨论等推动教学进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实践者和知识的建构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和重新建构。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是行为层面的互动,也不仅是认知层面的交流,还是情感层面的交融。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在交流沟通中形成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有利于拉近生生、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使教学内容不再是“干巴巴”的知识营养,更加入了情感的丰富“味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2.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互动式教学模式契合学科要求,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并非简单讲述何为道德、法治以及如何有道德、护防治,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生活和情感角度搭建知识桥梁,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层面的交流,使教学工作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养成正确三观的载体,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需要。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避免陷入教师“一言堂”的窘迫境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感很强,互动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变为“一塘活水”,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独立思考、互相切磋实现共同进步,提升课堂氛围的热烈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策略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真情实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积极转变。因此,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运用互动式教学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用心感受。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社会生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看待和处理社会上的新事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避免过多体现个人的观点看法,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集体交流中形成正确认识。比如教师可以举“网红”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网红的存在价值,再探讨网红经济的利弊。初中生对于网红往往带有崇拜、羡慕的心理,渴望能够像网红一样成为网络上的“流量明显”,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网红光鲜生活背后的艰辛画面,引导学生了解网红行业的辛苦、无奈与茫然,认识到并非所有网红都能成为流量明星,同样要付出很多努力、经历很多艰辛,纠正部分学生的片面认识。有些学生认为网红是一些物质崇拜、内心荒芜的人,有很多负面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成为网红,会怎样做?”通过自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