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英语阅读课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英语阅读课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摘要:多媒体的课堂现在已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流,然而究竟应该把多媒体置于什么课堂地位,仍然是很多老师不甚了解的。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阅读课上的电影播放机,也有的教师把多媒体看做是大量呈现知识内容的工具。这些情况应当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避免。试图通过分析一些教学实例来尝试解决以上问题。关键词:多媒体;阅读课;效率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在英语课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业已成为所有英语教师的一门必修课,大多数老师现在都在探索如何使用多媒体来提高各种课型的教学效率。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四种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因此,英语阅读课也成为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然而,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英语的阅读课学习是很枯燥乏味的。阅读课的课堂效率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就能大显身手。英语阅读课一般以以下三个步骤为构成主体:pre-readingactivities,while-readingactivities和post-readingactivities。下面就通过一些教学中的实例来简要分析一下多媒体在英语阅读课不同步骤的教学中的使用。一、Pre-reading阶段多媒体的运用此阶段是教师根据所教材料,给学生适当的导入,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这恰恰是多媒体所擅长的。因此,在导入阶段运用多媒体重要性不言而喻。运用多媒体导入时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样重要。所有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降低阅读难度的。因此,在导入阶段的设计中,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是设计的原则。二、While-reading阶段多媒体的运用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主要通过阅读训练,完成规定的理解任务。多媒体在此时似乎可有可无,也有些教师仅仅将多媒体用作呈现答案的工具。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理解过程中,教师仍需要设计多种活动,来充分利用阅读材料,达到更高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考查学生的工具来使用。例2.教材模块三第二单元主要涉及的话题是英语的发展变迁。文中长难句较多,专有名词集中,学生理解难度大。在阅读过程中,常有部分学困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而导致阅读效果不理想。在本课的此阶段设计中,可用软件将整个typescript剪切成各个小段,在学生对文章大意基本了解后,让其听一些重点,从而降低难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基本抓住重要细节。另外,将本文中节选出的一些长难句在多媒体上用不同颜色将句子的各个成分标注出来,这样不用去分析主谓宾,句子结构就一目了然。当然,如仍有疑问,让学生先找句子主要结构,然后按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理解,最后将其组合起来成为一句话,这样既不用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分析,又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例3.教材模块一第二单元阅读的主要话题是父母和孩子的冲突,这篇文章话题学生很熟悉,也没有什么过多过难的词汇,学生普遍能够轻松理解,但是文章的体裁是戏剧,人物对话中,有很多的生活化的语言。在本课的设计中,笔者适当增加了对生活语言和正式语言区别的活动。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两段VCR,要求学生对分别对VOA新闻和一段电影片段的语言风格进行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比如VOA中,播音员用state来表示“说”,而在电影中则是用say。进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想出更多相关的例子来。学生也很快想到“Ibegyourpardon?”和“I’msorry?”“Yes”和“Yeah”等很多组区别。在此阶段的设计中,一般需要根据文章和任务难度来决定,但是只要运用得当,多媒体的利用是可以让课堂出彩的。三、多媒体在Post-reading中的运用此阶段主要是学生阅读后的巩固和提升,多媒体如果能运用好,对于整堂课可以起到升华的作用。反之,学生可能就会在课后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却无法回味。例4.教材模块三第一单元阅读要讲的是在伦敦大雾期间一位盲人帮助正常人回家的事例。在文章理解之后,可以把此阶段设计为利用多媒体手段在PPT上打出一张表格(如下表),然后要求学生先完成表格,再根据表格复述课文,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多媒体的运用在此阶段是相当频繁的。如果运用得当,会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分析与思考多媒体怎样在英语阅读课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课题。毋庸置疑,多媒体在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它也是点燃学生兴趣、实现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最佳途径。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课堂上,由于容量增大,学生也可以更多地输入语言材料,为其实现语言的输出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然而肯定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多媒体的确有一定的优越性,如果在阅读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恰当使用的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就变得高效起来了。因此,如何恰当把握这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