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doc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段学敏山东省苍山县人民医院门诊部2777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功能康复问题。方法:对儿童股骨干骨折着重做好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外固定护理及功能锻炼,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结果:骨折均达坚强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做好儿童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小儿股骨干骨折相对愈合快,既往多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近年来随着对骨折愈合机制认识的深入和固定技术的进步,渐倾向于手术治疗[1]。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共25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儿童股骨干骨折25例,年龄3~12岁,均为单侧骨折。有明显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功能丧失。有3例儿童入院后第2天在全麻下采用持续股骨髁上牵引,迅速将骨折端牵开,择期在全麻下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另2例3岁儿童入院后采用双下肢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垂直悬吊皮肤牵引2周后,在麻醉下行髋“人”字型石膏外固定,观察2天出院。其他均择期全麻下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方法2.1术前护理:2.1.1对症处理:患儿入院后,快速、准确、全面地评估患儿受伤程度、全身情况和意识。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面色、意识、末梢血循环、尿量;观察骨折损伤部位的血运、感觉、肌力、皮肤温度等表现并作好记录。2.1.2骨折处作简单有效处理:如有活动出血,应加压包扎。本组病例无开放性骨折。患肢制动,先用支具外固定,并注意肢体保暖。在搬动伤员时要注意患肢等损伤部位的保护,避免二次损伤及出血。配合医生作好各种检查,为复位固定术作好准备。2.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护士应保持稳重、和蔼、忙而不乱,疏导患儿的不良情绪。让患儿感到安全、可信赖,给患儿信心和鼓励。尽量避免搬动患儿,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保证患儿体位的舒适,减轻疼痛。2.2术后护理:2.2.1疼痛护理:患儿哭闹、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对患儿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疼痛护理非常重要。按照面部表情测量图,观察患儿疼痛的程度[2]。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适当的触摸,讲述有趣的故事,使用玩具等有效地转移注意力。指导患儿学习适应性技巧控制疼痛情绪,如深呼吸、放松技术等。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药。2.2.2外固定护理及功能锻炼:(1)每班评估病人的枕部、骶尾部和足跟等骨突处皮肤,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和平整。(2)观察皮肤牵引病人的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确认重量由滑轮垂下,未落到床上或地板上;确认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床尾抬高利于体重作反牵引。(3)随时监测牵引肢体远端血运、皮肤色泽、温度、趾活动及感觉。每班护士评估足背动脉的博动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2.2.3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儿作脚趾自主活动,如脚趾伸屈、踝关节背屈和股四头肌收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协助患儿逐步加强关节活动,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并在患儿出院后指导继续坚持锻炼,骨折后期(4~6周后)外固定去除后,先在床上活动1~2周,然后扶拐下地,患肢不能负重,逐渐改用单拐,继而弃拐行走,但应注意并发症,促进功能的进一步恢复。2.2.4饮食护理:损伤早期因患儿哭闹不宁,情绪不佳,故纳食差,此时宜进清淡的半流食或软食,如稀饭、烂面。后期鼓励患儿进食含富有钙质、维生素D饮食,如牛奶、蛋类、豆制品等,平时多饮水。如有便秘者可口服蜂蜜或作腹部按摩、热敷等处理,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口服。2.2.5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褥疮护理:先向患儿家属示教翻身,让患儿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再协助翻身,注意防止皮肤擦伤。本组病例都取仰卧位,有利于抬高患肢,减轻患肢因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肿胀[3]。固定物支架影响,大小便较难护理。我们采用2人抬臀后在患儿腰骶部垫以5cm厚软枕,再放置便盆,此法操作方便,患儿乐于接受[4],使用便盆时不可随意抬高床头或取坐位。要勤擦洗、勤更衣,保持床铺干燥、整洁。(2)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期间,运动减少,肢体血流减慢,易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鼓励患儿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每小时训练5~10min[5],观察患肢末端血循环情况。行悬吊牵引的患儿,应每2h观察1次,如局部出现青紫、发冷、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摸不到,应详细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对症处理。肢体肿胀渐消后再一次发生肿胀者,即应考虑可能有深静脉栓形成,待相关检查诊断后即按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求处理。3讨论患儿股骨骨折起病突然,疼痛,活动受限,康复时间长。因此,在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