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社会保障水平的概述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1、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概念。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能够支出多少资金用于社会保障给付,国际上普遍采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即社会保障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从质上讲,有“适度”、“不适度”之分,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将会对经济及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产生一系列的影响。2、社会保障水平指标(量)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社会保障水平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指标来完整描述的:(1)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2)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3)社会保障覆盖面;(4)社会保障给付水平与工资总额的比重;(5)社会保障自身的制度结构;(6)社会保障分项支出水平;(7)人均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等。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这里涉及到统计口径目前,各国社会保障的范围划分主要包含三种类型:与工作相联系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普遍保障制度(普惠性社会福利:社会津贴);需经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的大小必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社会保障的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相互影响,但二者关系十分复杂。经济发展推动着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并不是同比、同向的关系。2、政治、社会结构政治的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会产生影响,如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也产生影响,例如,我国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3、制度年龄和制度模式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制度模式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自我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保障水平4、人口结构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浪潮,社会保障水平将不可避免地抬升。5、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二)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1、动态性特征: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制度成熟而变动。2、刚性特征: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线一旦确定,只能升不能降,缺乏弹性或者只具有单向度的弹性,表现:规模、项目、水平等方面。3、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水平比较.doc过低或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二节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与不适度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量”的标准: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质”的标准:对于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三)从“质”的标准看,判断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需要考虑的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2、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步发展),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3、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4、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5、是否能保持自身运行的周期平衡,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等等。(四)判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应把握好的几点——如何判断?1、坚持理论分析与实际效应相结合,坚持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2、不能把国外的判断标准直接搬到对本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分析中来——为什么?原因: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人口特点、社会保障内部安排等存在较大差异,在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同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效应。3、把握好社会保障水平的“度”(区间),即关节点或临界点(度的两端)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水平比较.doc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不适度”的社会效应(一)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具有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