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薄弱学校标准化及城镇扩容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薄弱学校标准化及城镇扩容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2011年薄弱学校标准化及城镇扩容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总论(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濉溪县2011年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城镇扩容改造新建项目2、承办单位:濉溪县教育局3、项目负责人:秦雪峰4、建设地点:濉溪县2011年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城镇扩容改造新建项目共2项建设工程,分别位于濉溪县新城初中、濉溪县实验小学。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义务教育法》(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3)安徽省学校安全工程建设有关政策(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和2020年发展规划》(5)淮北市和濉溪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6)淮北市和濉溪县《统计年鉴》2007(7)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6、项目概况濉溪县2011年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及城镇扩容改造新建项目共2项建设工程,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00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400万元,县级配套400万元。(二)项目建设的背景(1)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要均衡发展重要举措。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亟待加强,针对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用3年时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是关系学校师生安全的民生工程,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接班人的基本国策。校安工程关系千家万户,“危房不报告,责任在学校;危房不改造,责任在政府”。(2)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濉溪县是淮北市唯一的市辖县,现有11个乡镇,1个省级县,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人。普及中小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是提出了全县中小学教育发展,要“突出重点(即县城及附近学校)、抓好一般(即比较偏远学校)、走均衡化、优势化和内涵发展之路,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和专业特长教育水平”。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速学校向外拓展,把全县的义务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以满足全县人民及周边地区的教育需求,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适应不同就业岗位的需求。三是鼓励义务教育向教育园区集中,建设中心学校,充分发挥集聚效应。(3)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全县规划建设各级各灰中小学175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1所,高中3所,初中23所,一贯制学校12所,小学136所。根据濉溪县校安工程规划,全县规划建设175所项目学校,其中:加固40所,重建55所,加固和重建67所,迁建13所,建设项目293栋,建设校舍面积287926平方米,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22124万元。2005年,全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0%以上。2006年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分别为21000人和10000人,自此起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将以每年1000人以上的增幅持续增长5年左右,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在未来几年内将分别达到:2007年22000人和21000人,2008年23000人和22000人,2009年24000人和23000人,到2015年将达到26000人和25000人左右。全县的生员状况面临巨大的入学压力,加快校安工程建设,扩大教育资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由于历史及国情、民情使然,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相当不平衡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情况也愈演愈烈。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主要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根据舒尔茨等人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经济发展、收入及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的差距。近年来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研究一再证明,我国的义务教育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发展的态势,这种非均衡发展局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也有国家的政策原因。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必然引发教育发展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教育不公平现象,并且这种教育的严重不均衡产生的“马太”效应又会逐渐拉大经济社会的不和谐。教育的不均衡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而且广泛的存在于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及群体之间的,因此,推动义务教育走向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当前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较多,但大都是研究者自己的描述和理解,由于当时教育的现实条件与水平的制约,并不能全面地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真正含义。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保证。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就是追求教育的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让每一个区域、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优质的学校里取得优异的成绩。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消灭剥削,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发展义务教育正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消除教育的区域、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