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

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2011(2010—2011(上)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二年级《传统文化》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等。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四、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五、教学措施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3、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4、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5、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6、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七、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八、教学进度课号一二教三学中华美德四进五六度中华美德七八九《续小儿语》(节选)勤奋好学《增广贤文》(节选一)《增广贤文》(节选二)《弟子规》(节选一)22222222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内容课时22周次12-3《声律启蒙》(节选一)《声律启蒙》(节选二)知错改错《弟子规》(节选二)《幼学杂字》(节选)《中华改良杂良》(节选)声律启蒙》(节选一)》(节选一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简介《声律启蒙》。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六、活动广角:七、成长袋: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声律启蒙》(节选二)》(节选二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四、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续小儿语》(节选)》(节选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