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国学,是东方文明的代表,是炎黄子孙的魂魄,是华夏文明的根基.学习国学,对青少年知识的增加,智慧的开启,灵魂的沐浴和精神的充实,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和自己民族,并且引以为豪2、从小学生做起,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让它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3、潜移默化,让中国本民族文化中宝贵的“人文思想”在小学生的头脑里生根发芽。4、提高文化底蕴,远离功利,加强精神修养。二、教材分析:本册《传统文化》由“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部分组成。三、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四、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四、教学进度。每周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五、教学活动。本学期将举行朗诵比赛,将以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www.docin.com2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唐诗南园十三首(其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国学启蒙》的意义以及学习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唐诗的部分知识;3.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1.结合几首小诗使学生对唐诗以及其几种基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2.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死詈氐南喙刂丁?教学活动:诵读、背诵、讨论等教学过程:1.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学习、继承这笔宝贵的财富,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启蒙》。相信这本书一定会让你们有很多收获。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目录,它向我们介绍了《国学启蒙》都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知识。学生看完后,找学生起来说一说。2.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完整,由此可见,《国学启蒙》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它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编者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找到答案。找生说一说或者读一读。3.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该如何上好《国学启蒙》这门课,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唐诗。相信咱们同学对唐诗一定不陌生,那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唐诗呢?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总结并带领学生齐读课本中对唐诗的解释。结合几首小诗对唐诗的几种基本形式进行简单的解释。4.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唐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唐朝诗人李贺写的一首七言南园十三首(其一)。向学生简单介绍李贺(李贺(790—816),唐朝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人称“诗鬼”。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5.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这首小诗,注意韵律,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找一生起来读一遍,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是否与自己的读法一致。解决生字,然后学生齐读一遍小诗。www.docin.com36.逐句讨论解释这首诗,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重、难词。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后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基本理解小诗后与学生齐读“温馨点击”第二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首诗。